你见过这样一种生物吗?远远看去像是一个会发光的灯笼,走近才发现它正张着血盆大口等着你。在海底有不少这样的鱼类,你以为它们发光只是为了捕食?不,其实还有其他作用。那它们发光的目的究竟有哪些呢? 大部分人可能都以为深海中一片黑暗,但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深海里其实没那么黑,因为在这里至少有40%的鱼类可以发光。它们之所以会进化出发光的功能,是因为深海中没有光线,在黑暗中不管是捕食还是逃生都很不方便。只有自己发光,才能看到其他的物体,同时也能分辨同类。 在我国台湾海域就有一种会发光的鱼,它被戏称为电影《毒液》的原型,因为它们的眼睛长得实在是太像了。这种鱼叫作灯颊鲷,也被称为灯眼鱼。看这个名字就知道,它的眼睛周围能发光。 灯颊鲷生活在到米深的海里,不仅是我国台湾地区,在印尼、马来西亚等地也能见到它们的身影。灯颊鲷最独特的地方就是它们眼睛下方那个半月形光斑,它们发出光亮的地方也是这里。里面有许多含磷的荧光物质,以此产生能够发光的酶。这也是它们之间相互交流寻找配偶的方式之一。 灯颊鲷也不是一直能够发光,如果周围的环境没有足够的“发光菌”,那么它们眼睛下面的光斑就会逐渐暗淡。但能够发光对它们也不见得是好事,深海中黑漆漆的一片,它们发出的光亮无异于就是在告诉捕食者:“我在这里,你们快来抓我啊”,所以这也会给灯颊鲷带来一些烦恼。 当然在深海中,不止灯颊鲷这一种可以借助发光菌来发光的鱼,还有一些自身带有发光器官的鱼类,比如鮟鱇鱼。别看它名字念作“安康”,模样可长得一点都不安康,它可以说是深海中长相最为丑陋的鱼类之一。 它一般生活在海平面到0米以下的海底深处,头上长着一个肉状突出。这个突出可以说是鮟鱇鱼的“小灯笼”,因为它会发出亮光。 不过这个“小灯笼”之所以会发光,并不是因为鮟鱇鱼安装了电池,而是因为里面有一种可以分泌光素的腺细胞。这些光素会与氧气发生作用,然后发出亮光,照亮鮟鱇鱼的周围。 但鮟鱇鱼进化出发光的器官可不是为了“服务”其他鱼类,在大海中争当照明灯,而是为了方便自己捕食。因为深海中有很多鱼都有趋光性,于是这个可以发光的“小灯笼”就成了鮟鱇鱼吸引食物的利器。 而且在鮟鱇鱼身上还有十分有趣的一点,那就是雄性鮟鱇鱼是正经的“吃软饭”鱼,它们的一生都需要依附雌性鮟鱇鱼生活。在鱼卵孵化后,雄性鮟鱇鱼就会立刻寻找一个能让自己依附的对象,被选中的雌性鮟鱇鱼会让其寄生在自己的身体上。 寄生之后,雄鮟鱇鱼就进入“摆烂”的一生了,它们身上的大部分器官都会开始停止发育,平时就靠雌鱼身上的血液来维持生命。尽管这听起来非常不可思议,但对于雄性鮟鱇鱼来说,这是它们唯一能够存活下来的机会。 其实深海中有如此多的鱼类会发光,都是生活环境导致的。深海当中基本没有光亮,常年漆黑的环境让许多鱼类都很难生存,为了保证自己能存活下来,它们不得不进化出发光的能力,以此来辨识同类、捕食小鱼以及躲避天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