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进入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冲刺阶段,为提升凉山州美姑县艾滋病防治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我们将美姑县艾滋病防治和扶贫攻坚相结合,充分发挥医疗技术优势,以提升基层艾防人员业务及技能水平为前提,以攻克乡镇及基层艾防难点为导向,以提高治疗覆盖率、有效率为目标,年一季度我们深入到美姑县36个乡镇,进行第2轮的艾防知识业务培训和技术督导,扎实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 本轮下乡培训对象为乡镇村医、母婴员、艾防员等基层医务人员,培训内容为艾滋病可防可治,抗病毒治疗相关知识、阳性孕产妇的抗病毒治疗管理、母婴阻断和单阳家庭干预。培训内容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其实,基层医务工作者并不需要多么高深的专业知识,基础和重要的知识点涵盖到就可以,比如说,什么是艾滋病,其危害?其治疗、方案和效果?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等,其他的不能处理和不能解决的问题,要及时联系上级医疗机构协同处理。所以,我们的培训内容在涵盖重点的基础上,语言文字更贴近大众,浅显易懂。我们的督导不仅仅只停留在专业知识培训层面,我们还会和基层医务人员沟通交流,为什么感染者明知生病却不会吃药?仅仅是依从性不好?又是什么原因导致依从性不好?病人的意识不够?药物的不良反应?隐私问题?还是其他?更多的时候,往往带着问题走,才会找到答案!是否我们的工作当中也存在问题,比如方式、方法是否妥当?我们沟通的内容是否是病人想真正了解的?所以,怎样和感染者建立一个长期的可以信任的联系也作为我们培训的重点内容之一。 图片注释:对基层艾防工人人员进行培训 随后,在进村入户的健康宣教和督导服药的过程中,我们对村医、艾防员进行手把手的带教,真正做到把培训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来。这轮下乡我们走访的对象均为乡镇及基层艾防人员难以开展工作或不能开展工作的感染者,这部分人群最大的特点为艾防意识差,对艾滋病常识及治疗意义不清楚、了解不到位,故经常对基层艾防工作人员的工作拒绝、排斥,甚至有暴力冲突倾向。我们的目的,帮乡镇及基层艾防人员“啃掉最难啃的骨头”。 图片注释:进村入户行健康宣教和督导服药 3、4月的份美姑,由于部分乡镇地处高山,天气依然寒冷,加之普降大雪,道路泥泞湿滑,自然条件的艰苦丝毫没有影响我们的工作热情,我们依然坚定地决心徒步前行,找到这些需要帮助的人。从一点一滴的关怀做起,细致入微地讲解和不厌其烦地答疑解惑,这些“思想顽固的人”被我们的爱心和热情所感动,也被我们强大的专业知识所折服。他们的态度和语气不再强硬,他们的意识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由“要我治”变成了“我要治”,甚至有的感染者当场表示“现在有没有药,我马上就要吃!”每次交谈后,他们也会发自内心的向我们道一句“谢谢你们,辛苦啦”!经常我们和每一位面访的感染者“话聊”会持续一小时,两小时,甚至三个小时,直到让他们真正认识艾滋病并懂得其治疗的价值! 图片注释:深入基层面对面对HIV感染者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宣讲 在柳洪乡特波觉村我们遇到一位因为吸毒染上艾滋病极难管理的人,整日酗酒,不规律服药,还把病传染给了他老婆,醉酒后还会出现暴力倾向。了解到这一情况,我对村医说,既然我们到这里了,还是要去看一看他!找到他的家,家里没有人,联系村书记。1个小时后终于找到他,站在我面前的是一个身高有1.7米的中年男性,体型略消瘦,脸上还泛着醉酒后的潮红,不过好在意识还算清醒,也可以用汉语交流。我对他说,“医院来的易医生,过来看看你,不知道有没有什么可以帮到你?”他的眼圈红了,双手合十,对我说,“非常感谢您,大老远过来看我,您们辛苦了!”没有想象中可能会发生的激烈争吵,接下来的交流也很平静,不过为了保护他的隐私,我们还是选定了一条僻静的小路,边走边聊,聊生产,聊家庭,聊孩子,聊健康,聊未来。从聊天中我得知,因为感染了这个病,村里的人都歧视他孤立他,他觉得生活无望,每日借酒消愁,不规律服药,更不听从村医的劝慰。接下来,我也对他进行了艾滋病知识的宣讲和依从性教育,经过三个小时细心耐心的工作,他听后表示,不仅自己而且还会带上自己老婆一起积极配合治疗,为了恢复健康的体格,为了家里四个年幼的孩子,也为了有个幸福圆满的家庭! 图片注释:在柳洪乡特波觉村为一对艾滋病夫妇做依从性教育 第二天,夫妇俩果真医院抗病毒治疗中心,做了基线检测,拿了药。再次见到夫妇俩我特别高兴,他们也很激动,我向他们交代药物的用法以及可能出现的副反应。临别时他们对我们竖起大拇指,虽然不懂他们在说什么,但他们的脸上露出的淳朴而又灿烂的笑容鼓励着我们在艰难的环境下越挫越勇,砥砺前行!除了艰辛外,其实我们也收获了很多感动!但在付出艰辛的同时,我们要深入并融入,要聆听并分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要注重工作的方式、方法和技巧。恰当的方式方法和沟通技巧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图片注释:第二天这对夫妇到美姑县抗病毒治疗中心行基线检测和领药 下乡过程中,有些偏远的乡村,不通公路,我们常常需要徒步翻山越岭,跋山涉水,有时甚至步入海拔近米的偏僻乡村克服高原反应,从早晨工作到傍晚,村子里没有吃饭的地方,也没有厕所,所以我们早晨多吃点,白天少喝点水。后来我们自己备了点干粮,但当看到乡下的孩子和老人,又会忍不住把吃的分给他们。老乡们很淳朴,看到我们,了解我们此行的目的,他们也会很感动,经常拿出家里的花生、苹果给我们!如果初到基层时,“人民群众”对我是一个抽象的符号,更多来自于一种朴素的感情。而如今,我内心深处的“人民群众”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人,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基层虽小,只要用心,就能感受时代的脉搏;边疆虽远,只要融入,就不会因此感到孤独。脚底沾满泥土的感觉让人觉得既真实又踏实。 我们会继续秉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心为灯,守护生命”的使命,发扬“医者奉献,大爱无疆”的精神,消除歧视,努力为每一位感染者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我们也坚信,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在美姑县党政、卫健系统的领导下,医院院领导的正确指引下,在来自全国驻派专家的支援下,在当地众多医务工作者的辛劳付出下,在当地民众的帮助下,美姑的明天会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