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 五月初五 午 龙 舟 竞 渡 粽 情 追 梦 时维庚子,序近端阳 艾叶青翠,梁悬菖蒲 龙舟竞渡,粽叶飘香 适逢端午 教育小微祝大家团圆、安康 端午,溯源 端午安康 端午节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更是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中国节日。端午节主要是依据我国古代“天干地支”的通用纪年法得来的,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即是端午。 据《风土记》记载,端午节的“端”字,取的是初始、开始的意思。古时每月分为三个五日,五月的第一个五日,就是初五。而在纪年法中,五月正是“午”月。也正因如此,五月初五渐渐演化成了今天我们口中的“端午”。 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始终众说纷纭,有人说端午节起源于恶日或夏至,有人说是古百越族举行龙图腾崇拜活动的节日,流传最广的便是纪念曾写下《离骚》《天问》等忧国忧民诗篇的楚国大夫屈原。 端午,新知 教育小微科普群 二毛 听说今年的端午是“百年一遇”,这是为什么呢? 这和端午节的由来以及闰月有关系哦~ 教育小微 大毛 小微别卖关子了,快告诉我吧! 今年端午节,本世纪罕见…… 端午节每年固定在农历的五月初五,但它在阳历中的日期却非常不固定。今年的端午节就有些特别,它是21世纪最晚的三次端午节中的一次。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就是“闰月”。 农历庚子鼠年为闰年,增加了一个从阳历5月23日开始至阳历6月20日结束的“闰四月”。受其影响,庚子鼠年内的农历节日,如端午节等,在阳历中的对应日期相较去年来说,都将向后推迟18天。 教育小微科普群 二毛 端午节历来有吃粽子的习俗,又可以吃粽子咯! 没错,关于粽子,我还真有一个小秘密要告诉你! 教育小微 大毛 快说快说……我要听! 戳视频看“粽子的秘密”…… 端午:粽之味 粽子古称筒粽、裹粽、角黍、黏黍。关于粽子的源起,人们普遍认为是为了追念伟大诗人屈原。战国时期楚国大夫屈原于公元前年五月初五那天投身汨罗江。楚国人沿江苦寻屈原踪影,又害怕江鱼吃掉屈原,便用竹筒装米,投江祭奠,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 由此风习相传,人们为缅怀屈原,每年五月初五这一天便以粽子投江。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是在晋代;到了唐代,粽子已成为节日和民间四季出现于市场的风味小吃;明清两代,粽子更是成为一种吉祥食品。 粽子已与正月的汤圆、中秋的月饼一起,成为民俗文化、食文化传承的符号。 端午,怀古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宋)文天祥《端午即事》(节选) 农历五月初五,伴随着粽叶和菖蒲的清香,一个古老而又隆重的节日来到人们身边。 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 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 ——(宋)苏轼《六幺令天中节》 菖蒲青翠,空中风筝漫舞,人们包着粽子,对酒当歌,一幅生动的端午民俗图就这样缓缓展开。 正是浴兰时节动, 菖蒲酒美清尊共, 叶里黄鹂时一弄。 ——(宋)欧阳修 《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节选) 正是端午时节,泡浴兰汤,喝菖蒲酒,树叶丛中黄鹂的叫声惊醒了朦胧中的好梦。在安静的时光中,品味节日的味道。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宋)陆游《乙卯重五诗》 对着石榴花开的美景,诗人家里包了粽子,头冠上插着艾蒿,还储备药材、熬制新药,祈愿接下来的年岁里家人平安康健。 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 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 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 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 ——(宋)黄裳《减字木兰花竞渡》 红旗招展,白浪滔滔。鼓声震天,人声鼎沸,看江畔龙舟赛,人人皆英雄!以必胜之雄心,“粽”情追梦,勇得第一。 端午安康 愿你的人生与“粽”不同 来源 据人民网、新华社、古诗文网等 原标题:《今日端午,祝安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