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五,是端午。竞龙舟,吃粽子。 五月五,祭屈原。家国情,世代传。 五月五,亲民俗。守望间,永不辍。 五月五,高考中。祝你一举高粽! 话民俗知端午 节选自《四季小品·也说端午》作者/朱伟 端午的端是随午给予的强调。端字本义为正,五为中。 《易经·系辞上》说,天为奇数,一三五七九,五数相加为二十五;地为偶数,二四六八十,五数相加为三十;天地之数相加是五十五。天地数之和都是五的倍数,它们的总和正好二五相逢,所以五月五日称为天中节——它们碰在一起才是正,是端午,这一天午时则为正中之正。 △端午,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年6月3日,湖北宜昌,在秭归县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当地居民、中小学生与游客在屈原祠广场参加最多人一起包粽子吉尼斯世界纪录挑战赛活动。 包粽子 粽子称角黍,黍是北方的黄米、南方的糯米;角,是祭器;角黍是阴阳争时的端正象征。以箬竹叶包黍米,是阴包裹阳之象。 △武汉东湖屈原塑像丨屈原,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五月五日投汨罗水,楚人哀之。至此日,以竹筒贮米,投水以祭之。由此风习相传。 粽子的异名,有称为裹蒸者,其实有锥形,有秤锤形,有菱角形,也有枕头形的。 △年6月2日,广州,拥有多年历史的张村谦祖祠堂开售香粽,用料豪爽流程讲究。 包裹材料,有用茭叶、粽叶的,也有用芦叶、竹叶的,其馅,甜者如赤豆小枣、豆沙枣泥、桃仁芝麻松子;咸者如火腿咸肉、鲜肉鸭肉,以至于干贝虾仁。 △云南野生动物园,大熊猫撒娇卖萌吃特制甜粽。图/中新社刘冉阳 赠扇子 端午还有赠扇之俗。唐人冯贽《云仙杂记》洛阳岁节称所赠是避瘟扇。古时端午前两日有扇市,到了买扇子、用扇子的时候了。 从象征明月的圆扇,到诸葛亮用的白羽扇,再到折扇,凉友招清风,扇子其实是古时文人实用的一种诗意物件。 △年6月1日,南京夫子庙,萌娃通过沐兰汤、点雄黄、画团扇、编鸭蛋网、射五毒等传统习俗,体验端午文化。 如朱熹说,动摇便是用,放下便是体。总结此诗意,最令人赞叹的还是白居易:盛夏不销雪,终年无尽风,引秋生出手,藏月入袖中。 插艾蒲 古人称端午午时为天中节。这一天各家门前要插艾虎蒲剑,艾虎是采艾蒿制成虎状,蒲剑是将菖蒲叶裁成剑状,要以雄黄涂耳鼻,小儿要系长命缕,富家还要以五毒塑形的五毒饽饽送友人,都为了辟邪。 △年6月4日,江苏淮安的小朋友在选购七彩手带和香囊。 赛龙舟 而端午龙舟竞渡之俗,其实起于春秋越国,古说勾践于此操练水军。而到了《荆楚岁时记》,则记曰:五月五日,为屈原投汨罗,人伤其死,并将舟楫拯之,因以为俗。 △年6月1日,湖南永州,道县潇水河面上,众多龙船竞渡迎端午。 守传统过端午 今年6月7日,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端午节,最早出现的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别称最多的一个,内涵丰富,千载不辍。重午节、重五节、端五节、五月节、端阳节、菖蒲节、浴兰节、天中节、诗人节、女儿节、龙舟节、粽子节、医药节……说的都是端午节。到底原汁原味的端午节如何过?来,逐时而行,感受传承的韵味↓↓ 《端午一天》策划/王元美术/曲柳燕 品粽子解乡愁 粽子,端午餐桌上永远的主角,也是中国历史上迄今为止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美味之一。藏在粽子里的人生真谛,你领悟到了多少?这个端午,话粽子,忆儿时,念亲情;吃粽子,解乡愁,享团圆;包粽子,传情谊,守传统。 当粽子遇上《龙猫》 有些烦恼,如同系在粽子上的绳结, 解开了,才有云淡风轻的机会。 当粽子遇上《阿甘正传》 生活就像一篮粽子, 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会是什么口味。 当粽子遇上《大话西游》 尘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 曾经有一份裹满亲情的粽子 摆在你面前,你没有珍惜, 等到失去了,才追悔莫及。 当粽子遇上《这个杀手不太冷》 最深沉的爱, 莫过于活成了你的模样: 叶青米白,一生清白, 半世蒸煮,温润如玉。 有棱有角,刚正不阿。 当粽子遇上《当幸福来敲门》 糯米多如平淡无奇之日, 红枣少似大放异彩之时, 若无糯米只吃枣, 幸福也无从说起。 当粽子遇上《肖申克的救赎》 万物之中,希望最美。 最美之物,永不凋零。 一如粽子,满裹美好生活之向往, 情悠悠,意浓浓,永流传。 当粽子遇上《星战前传》 愿奇迹与你同在! 不过所谓的奇迹, 就是努力的另一个名字。 来源:视觉中国、央视新闻 编辑:李爽 审核:董毅、佟光 辽宁之声——辽宁声音,民生情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