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秘制美食——搅团 六年级3班张菲扬 “三天不吃酸,走路打蹿蹿。”在安康这片舒适、宜人的沃土上生活的人们,也用自己的智慧,创造了众多这片土地上独有的乡土风俗以及地方佳肴。一碗搅团里蕴含着安康人对生活的热爱和游子浓浓的乡愁,这也是餐桌上的“秘制美食”。 在安康,人们传承着家乡美食——搅团的做工以及独特的用意。酸爽辛辣的口感加上入口即化的美食,构成了沁人心脾的搅团。生活在安康的人,每天都过着恬淡自在的生活,正如一碗搅团一样,也是安康人生活独有的滋味。 做搅团离不开酸菜,而安康的“酸”是这所独有的一种腌制食材“酸菜”,以及它繁衍出的众多食物,而搅团却占据了其中的一席之地。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不管是菜馆还是自家,都少不了这道独具匠心的佳肴。特别是在春夏交接之际,热乎乎的搅团已是不可缺少的。 制作酸菜最重要的就是酸汤,在老一辈的时候,酸汤里必有大蒜,大蒜的味道能达到出乎意料的效果,最后再舀上一盆汉江水倒入其中。盖上盖子,仅仅一个星期也能入木三分。腌酸汤和酸菜也是一门技术活,时间太短入不了味儿,太长的话辣味就会把酸味覆盖。 锅加水适量,点火烧开。用玉米面均匀地搅拌于滚开水或小米粥的锅中,左手抓玉米面一边向锅中慢慢撒下的同时,右手拿一根棍或勺子在锅里使劲搅,记住要一个方向搅,且要搅得十分地均匀,不要让面打成生面块,也无一点疙瘩方可!玉米面撒完后,再同样的方法撒上小麦面,俗话说:搅团要好,搅上百搅,越多搅,做出来的就会越好吃。 搅团做法单一,但吃法众多,甚至可以花样翻新。最普通的吃法是趁热盛一团入碗,加入酸汤,夹一筷子油泼辣子,顺汤搅匀,然后从碗边开始,夹起一块,汤里一撩送入口中。万不能咬嚼,就那么囫囵一咽,顺顺当当便入得肚去。那酸汤种类可以很多,地道的要算萝卜缨渍成的那种,萝卜缨这东西本算不得菜,烧、炒、煸都进不了口,可渍成酸菜,特别是配搅团吃,增色爽口,自有种独特味道。 搅团软和,不怕吃撑,连着几碗,冒一头白毛汗,上下舒坦,浑身通泰。没有酸菜也行,纯粹一碗辣子酸汤,热热的酸酸的辣辣的吃下去,也算是吃出搅团的滋味了。除了煎汤热吃,还可凉调冷拌:热搅团出锅,摊晾于案板,待冷却定型,用刀切成薄条,像拌凉粉一样,酸辣咸淡,任什么口味随你来定。这种凉拌搅团,是饭,也可充菜,听奶奶说,过去农村很少种菜,饭桌上一盘凉拌搅团,粗茶淡饭就有滋有味了。印象中最相宜的是玉米疹就搅团,稠稠一碗玉米疹上,堆起一堆调满汪油红辣子的凉拌搅团,扒口饭就口搅团,其它菜都可免去。 搅团的吃法有两种,一种是水围城,一种是漂鱼儿。无论哪一种吃法,好吃与不好吃,关键在于和的“水水儿”的味道。“水水儿”又分为醋水水儿和浆水水水儿,醋水水儿是用醋兑开水和,浆水水水儿是炝酸菜水和。在和的“水水儿”中,一般是少不了铡的蒜苗儿沫儿和烂炒的葱花,当然,如果有条件的话,还可再加点香油——在“水水儿”上漂些油花花是很能诱人食欲的。 在安康这座伊山伊水的城市里,不知不觉,安康秘制美食——搅团在人们的饮食中不可或缺,与当地人已合为一体、密不可分了。 评语:安康秘制美食——搅团,在小作者的笔下展现出浓郁的地方特色,每一个正在经历着的生活和过去的生活都渗透着安康文化的影子,作者的文章中充满着对家乡地方文化特色的热爱,这和作者自身的生活体验密不可分。 指导老师:任毓萍 责任编辑:刘振宇 如果喜欢本篇文章,请在下方点赞或者写留言。您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最大动力!谢谢!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