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2-7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每个人都有梦想

士兵的梦想可能是当将军

农民的梦想可能是当村长

真乞丐的梦想是吃饱

假乞丐的梦想是骗好

......

老刘也有梦想

梦想有一天老刘说地球

奥巴马再跟咱起欠

老刘直接辣评

“shutup(闭嘴)”

那么

咱市委书记的梦想是什么?

估计一定很高大上吧?

呵呵

卖个关子

容老刘慢慢告诉你

......

这几年,安康各级党委政府干了一件大事,当然这事不光安康在干,陕南三市都在干,这事就是众所周知的“陕南避灾移民搬迁”。

陕南避灾移民搬迁,被称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移民工程”,其中安康要在十年内搬迁20.6万户88万人,差不多就是一个汉滨区了,任务之重压力之大可见一斑。

其实,搬起来还不算最难。干部动员,政府补贴,群众基本上没啥不乐意滴,最令人挠头的是,群众搬了以后咋过日子?靠什么生活?拿什么养家?

以前咱住在高山上,虽然危险条件差,但只要有上几亩地,一年吃喝拉撒也都能自给自足,如今搬进社区,水电要钱,米面粮油都要钱,偏偏土地又不在跟前,立马觉得手紧了起来。

有人说

手紧还天天

老刘要说的是

真不是咱农民懒

是真滴没事干

(平利药妇沟社区)

安康各级党委政府也看到了这个问题,想了不少办法解决搬迁群众的就业和收入问题。几年来,关于这方面的媒体报道还真不少,有的甚至说农民通过搬迁还致了富。

对于致富一说,老刘是不信的,搬迁就是解决群众安居乐业的问题,搬迁户能在家门口挣点零花钱贴补家用就不错了。妄谈致富,颇有些放卫星的味道,即便有,也绝对是少数人,不具备代表性。

大多数人的问题

才是党委政府该着急的问题

平利

在这方面做的很好

绝对值得推广

(平利社区工厂)

许多移民搬进社区离开土地后,由于家庭积蓄少,文化水平低,劳动技能短缺等原因,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对怎样开启上楼后的新生活感到茫然。

针对这一特点,平利早在年实施移民搬迁工程之初,就制定了“一城十镇百村百社百工厂”的城乡发展规划。

截止目前,全县已组建社区创业就业孵化基地一个,创办各类社区工厂32家,其中电子元件加工厂18家,手套、棉鞋等加工厂7家,其他行业7家,共吸纳就业余人,年创造产值1.8亿元以上,先后帮两千多户贫困户摘掉了“贫困帽”。

(平利社区工厂车间)

平利还筹集资金,实行特困人口“带资入企”。社区工厂每吸纳1名特困人口就业,就可以无偿滚动使用元“岗位保证金”。

平利在社区规划建设时预留社区工厂用地指标,由县镇政府就近租赁门面房提供给社区作为社区工厂厂房,免费使用三年。县上还多方筹措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贷款贴息,累计获得贷款1.05亿元。

此外还鼓励平利籍在外创业成功人士返乡办厂,年至今全县共招回平利籍在外创业成功者45名,其中28人创办了社区工厂。

这些举措实实在在地解决了社区工厂的用地、资金周转、工厂带头人等问题。

(平利电商孵化中心)

(传说中的平利腊肉王子)

同时,平利还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网上售卖地方土特产,销售状况节节攀高,在政府的支持下,涌现了一批像“香香公主”、“腊肉王子”这样的网红。

平利的社区工厂

规模都不算大

却大量开发了农村富余劳动力

尤其是

“留守妇女”、“留守老人”

让他们在家门口就赚到了

零花钱

很明显,“平利社区工厂模式”是一条以就业推进移民搬迁切实可行的路子。

在与平利县委书记郑晓东的交流中,郑书记告诉老刘了一个秘密,咱安康市委书记郭青了解到这一切时坦言:

“这就是我的梦想”

看来

书记的梦想并没有那么高大上

很简单

就是让人民安居、乐业

临别,郑书记说:“其实,这也是我们的梦想。”

——友情推荐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