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建设》│行业栏目 旬阳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秦巴山区东段。东和北均邻湖北省郧西县,南接湖北省竹山县、竹溪县。襄渝铁路在县城西北刘湾社区设站,由此经襄阳至北京西全程公里。在面对凶猛的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病毒爆发的始发地又在武汉,一个如此靠近重灾区的旬阳县城,防控压力可想而知。从最初武汉市部分医疗机构陆续出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人,到1月23日武汉封城开始,从最开始的“局外人”到旬阳县城出现的第一例此病病人,群众内心的恐慌和对此疫情的无知惧怕就笼罩在每一个人心头。 新冠状病毒肺炎的可怕之处不仅仅在于病毒本身,更在于春节之际的人流量大,且病毒潜伏期长达14天,谁也无法预料这其中有多大的潜在性危险。自觉戴口罩、自我隔离就是当前已知的最好举措。安康公积金中心旬阳县管理部员工面对疫情,没有“宅”在家里,而是“闻风”而动,“逆行”而上:卡点“值守员”、病毒“宣传员”、闲逛“劝阻员”等等,谱写了一首抗“疫”的赞歌。 “科学化”分工 安康公积金中心旬阳县管理部领导班子按照管控会议精神,及时部署,科学分工,细致排查,既做疫情防控的“战斗员”,又做动态监管的“网格员”,查清“三史”人员,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做好工作台账,对排查出来线索,记录详细,做好调查和汇报。以严之又严、细之又细的作风,夯实责任,压茬推进。地毯式排查、追踪,包户到户到人,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动员能力,做到不输入、不扩散,有效遏制疫情扩散蔓延。 “地毯式”排查 对于疫情“网格员”来说,群众的“宅”是抗“疫”的强大支撑,“网格员”的“逆行”却是抗“疫”歼灭战的强有力保证,“地毯式”排查,让疫情隐患无处藏身就显得尤为重要。进楼入户,敲门数人,询问“三史”(旅居史、接触史、健康史)是“常规动作”,了解掌握常住人口、外来人员的健康状况不可缺少。做好宣传、提醒、监测工作更是重点内容。查,要有一双“火眼金睛”的眼睛,更要有一颗暖心的胸怀——年7月出生的叶某,原为某地一名幼儿园老师,上门排查居住信息时,其父母故意隐瞒其女儿的信息,当看到其弟弟略显惶恐的眼神时,就断定屋里应有其他人,在进行了一番解释上门排查居住信息的重要性后,叶某自己走了出来,原来她想近期返回工作地,不想登记被“监管”。她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明白了“网格员”的良苦用心,更进一步了解到了“宅”在家里、配合疫情“网格员”工作也是对“防疫”的一种奉献。 精准、细致、耐心说教的排查,坚决切断传染源、阻断传播途径。运用网格化管理,地毯式排查,达到居住人口全覆盖,以超强的政治责任感,切实增强紧迫感,压实防控措施,夯实排查责任,以更加精准、管用、有效的手段,全力以赴确保疫情防控工作无漏洞、无死角、无盲区。 “精准式”监管 按照谁包户谁负责的原则,夯实责任、传导压力,打出“精准式”监管“组合拳”,切实筑牢疫情防控“防火墙”,“精准式”监管全覆盖。 截止目前,旬阳管理部职工共管控户,人,其中重点管控人员4名。“精准式”监管盯重点。针对重点管控人员,务必居家隔离,每天按时测量体温,及时掌握身体状况。对于当前身处湖北(武汉)、深圳、温州、宁波、南阳等重点疫区有意返回旬阳的人员做好信息畅通和劝阻工作,坚决阻止疫情输入。2月18日早上,旬阳管理部接到党家坝社区住户胡某的电话,说其5岁的儿子发烧39度,语气十分焦急、恐慌,单位“网格员”接到电话后,医院就诊,结果显示胡某的儿子为扁桃体发炎,开药后居家治疗观察,每天两次体温检测,2月24日发烧已退,孩子的精神状态逐渐恢复,在居家隔离期满后,3月11日解除隔离。 “精准式”监管不是抛弃、放弃,而是遇到有问题的群众耐心解释、热心帮助,不是“冷冰冰”监管,而是充满“温度”的帮扶。 “多举措”防控 截止目前,旬阳管理部共报送信息42条,人员增减变动18人次。“全方位”监管、“多举措”防控,为旬阳县疫情调整为低风险地区贡献出了力量。一是张贴“告知书”。集中对片区所有无法联系的锁门户张贴了“告知书”,促使其回家后第一时间与“网格员”取得联系,掌握情况,为后续管理打下基础。截止目前,共张贴“告知书”59张;二是张贴“健康码”。对所管辖区张贴“陕西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