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在晋江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全面落实“三个年”活动,全力稳增长、强动力、补短板、防风险,有力保持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不断丰富“晋江经验”新内涵。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继续居全国第5位,县域经济实力连续24年居全省县域首位。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0亿元,比上年增长8.2%,总量分别占全省、泉州市的6.1%和26.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29亿元,下降1.5%;第二产业增加值.11亿元,增长6.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0.4%,拉动GDP增长4.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10亿元,增长11.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9.8%,拉动GDP增长4.1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所占比例调整为1.1∶60.3∶38.6。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折合美元),比上年增长7.5%。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1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3.8‰,死亡率为6.7‰,自然增长率为7.1‰;城镇化水平为66.1%,比上年提升1.2个百分点。全市户籍人口.71万人,其中男性58.67万人,占51.1%,女性56.04万人,占48.9%,男女性别比例为.7:。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人,城镇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人数84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城镇登记失业率0.3%。组织3.5万名企业职工参加岗位技能培训,举办技能竞赛3场。举办公益性招聘会52场,帮助企业招工人。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23亿元,比增5.6%,其中,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77亿元,比增5.0%。国税部门组织收入.90亿元,增长11.2%;地税部门组织收入74.01亿元,增长5.6%;公共财政预算支出.83亿元,增长6.1%。 二、农业 全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3.20亿元,比上年下降1.2%。其中:农业产值8.85亿元,增长7.7%;林业产值万元,增长46.5%;牧业产值2.76亿元,下降22.7%;渔业产值29.84亿元,与去年持平;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71亿元,增长4.5%。 全年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0.90万亩,下降2.6%,产量4.43万吨,增长11.9%;蔬菜种植面积22.66万亩,下降0.9%,产量34.14万吨,增长3.9%;食用菌产量吨,增长33.3%;水果产量吨,增长4.2%。肉蛋奶总产量1.37万吨,下降24.0%。水产品产量25.63万吨,增长0.27%。造林绿化亩。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工业总产值达.98亿元,比上年增长10.7%,其中,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万元及以上企业,下同)完成产值.36亿元,增长11.3%。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经济类型看,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产值.81亿元,增长9.3%;股份制企业完成产值.40亿元,增长13.5%;股份合作制企业完成产值3.89亿元,增长1.4%;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完成产值10.26亿元,增长21.9%。分企业规模看,产值超亿元工业企业达家,比上年增加92家,实现工业产值.53亿元,增长15.0%,其中,年产值超10亿元的企业89家,完成产值.00亿元,增长13.8%;产值在5亿元-10亿元的企业家,完成产值.50亿元,增长12.3%;产值在2亿元-5亿元的企业家,完成产值2.17亿元,增长18.3%;产值在1亿元-2亿元的企业家,完成产值.86亿元,增长17.6%。分行业情况看,纺织服装业产值.61亿元,增长11.2%;制鞋业产值.85亿元,增长8.4%;建材陶瓷业产值.91亿元,增长12.8%;食品饮料业产值.33亿元,增长15.3%;纸制品及包装印刷业产值.45亿元,增长18.9%;新材料业产值.71亿元,增长12.1%;智能装备及机械制造业产值.04亿元,增长14.7%;海洋生物业产值42.20亿元,增长37.6%;光伏电子业产值39.96亿元,下降5.1%;汽车制造及零部件业产值26.91亿元,增长12.0%。从能耗情况看,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19.5%。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产值.13亿元,增长11.5%,产销率95.4%,比上年提升0.2个百分点;实现主营业务上收入.64亿元,增长7.3%;实现利润总额.15亿元,增长8.6%;利润率6.8%,比上年提升0.1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43.2%,比上年下降0.7个百分点;应收账款.88亿元,下降7.1%,产成品库存.26亿元,增长8.9%,“两金”占比(应收账款和产成品库存占流动资产比重)37.4%,比上年下降2.1个百分点。 全年全市用电量达.15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7.5%,其中,工业用电量.19亿千瓦时,增长6.9%。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74.06亿元,比上年增长3.6%。全市年末本地资质建筑业企业家(含劳务分包企业、工业性企业、一体化企业),比上年增加61家,完成建筑总产值62.92亿元,比上年增长9.9%。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完成.86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17.89亿元,增长.0%;第二产业投资.17亿元,增长42.7%,其中,工业投资.23亿元,增长42.5%;第三产业完成投资.80亿元,下降10.7%。民间固定资产投资.88亿元,增长23.1%,占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的比重为77.8%。 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06亿元,比上年下降15.3%,其中,住宅投资.29亿元,下降18.1%。房屋施工面积.41万平方米,增长6.4%;新开工面积.96万平方米,增长99.5%;房屋竣工面积.13万平方米,增长27.8%。商品房销售面积(含限价房).65万平方米,增长9.8%,其中,住宅销售面积.24万平方米,下降8.7%。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41万平方米,增长27.0%。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亿元,比上年增长12.3%。其中,限额以上零售额.73亿元,增长21.7%;限额以下零售额.55亿元,增长6.3%。在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34.8%,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增长30.3%,汽车类增长19.8%,石油及制品类增长4.3%,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49.1%,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1.3%,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24.0%,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2%。 全市共有家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企业,累计实现销售额.53亿元,增长24.8%。其中,销售额超亿元企业达家,累计完成销售额2.24亿元,增长27.6%。 六、对外经济 全年全市自营出口.43亿元,下降2.9%,其中内资企业出口.27亿元、下降1.5%,三资企业出口.16亿元、下降4.4%;进口总值.41亿元,下降21.8%。 新批外资项目49个、增资项目18个,合同外资2.99亿美元,下降18.5%,实际利用外资(验资口径)5.63亿美元,增长3.1%。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公路建设:全市拥有公路里程.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4.56公里(互通出入口7个)、国省道.公里、县道.公里、乡道.公里、村道6.公里),按公路技术等级分:一级公路.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4.56公里)、二级公路.公里、三级公路.公里、四级公路.公里、等外公路.公里,等级道路达92.2%;全市陆域公路密度为公里/百平方公里,是全国公路密度的7倍多,位居全国前列。 道路运输:全市拥有客运企业4家、客车辆,完成客运量.04万人次、完成旅客周转量.79万人公里。货运企业98家(其中危货企业4家),货运车辆总数(包含个体)辆、总吨位吨,完成货运量.73万吨、完成货物周转量.78万吨公里。 水路运输:全市拥有水运企业1家、船舶1艘、载重05吨、完成货运量93.33万吨、完成货物周转量883.18万吨公里。 航空运输:全年完成航班起降架次,比增30.0%;实现旅客吞吐量.06万人次,比增40.8%;货邮吞吐量5.93万吨,比增19.3%。 出租汽车运输:全市拥有出租汽车企业1家、出租汽车辆。 公共交通:全市拥有公交运营车辆辆;公交驾驶员人;公交线路43条;公交站点个;公交首末站9个(枢纽站4个)。 全市拥有机动车维修企业家,其中一类15家、二类46家、三类70家。机动车驾驶培训机构21家、教练车辆。 邮电: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51.08亿元,比上年增长33.2%,邮政业务收入23.95亿元,增长34.0%;规模以上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含EMS).80万件,增长31.6%,快递业务收入21.17亿元,增长36.2%;国际邮政小包量.17万件,增长66.8%,国际快件量.79万件,增长53.4%。电信业务收入(包含电信公司、移动公司、联通公司业务收入)25.68亿元,增长4.5%。 旅游:全市拥有星级酒店17家,其中五星级5家,四星级6家,三星级6家;旅行社28家,其中5A级旅行社3家,4A级旅行社3家;新评定3A级旅游景区1家,全市共有A级旅游景区5个,其中4A级旅游景区2个,3A级旅游景区3个。全年共接待游客.37万人次,同比增长25.6%;旅游总收入.12亿元,同比增长32.6%。 八、金融 全年金融业增加值72.89亿元,比上年增长5.3%。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93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6%;其中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0.91亿元,增长2.6%。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48亿元,增长8.3%;其中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06亿元,增长8.5%。 全年累计拥有境内外上市公司46家,发行存托凭证48只,募集资金超亿元人民币,证券市场总市值超亿元。新增1家企业赴新三板挂牌,累计达15家。年股票交易额.39亿元,比上年下降12.7%。 全市保险业实现各项保费收入43.30亿元,同比增长9.6%,保费规模占泉州保费收入22.0%。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5.95亿元,赔款支出8.2亿元;人身险保费收入27.35亿元,理赔支出1.48亿元。 九、人民生活与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元,比上年增长8.6%。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3元,增长7.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元,增长10.0%,城乡居民收入倍差2.10,比上年同期缩小0.04。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34.29万人、20.89万人、25.45万人、19.12万人和14.04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实时参保人数59.98万人,续缴42.08万人,续缴率95.67%。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紧跟市重点项目建设,即征即保,新增参保1.35万人,累计10.59万人参保。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每人每月元,被征地人员养老险养老金元,养老补助金元。企业退休人员实现“十三连调”,人均月养老金达.28元,年人均月养老金增加.11元。 我市城乡低保、特困人员共户人,年发保障金.万元。年7月1日起,城乡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元提至元,月人均补助水平由元提高到元,特困人员救助标准按护理需求由每人每月、1、1元提高至0、、0元。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元,参合人数96.46万(含新晋江人),参合率99.99%,大病补偿累加封顶线由60万元提高到70万元,统筹区域政策补偿比84.5%,个人单年累计最高补偿额达33.79万元,历年累计最高达66.64万元。 十、教育、科学技术 全市现有普通中学54所,中职学校4所,完全小学所,幼儿园(点)所,高等职业学院2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特教辅读班7个。全市中学专任教师人,中职教育专任教师人,小学专任教师人,幼儿园专任教师人,特殊教育学校专任教师66人。年秋,中小学、幼儿园在校生36.76万人,增幅0.5%,其中,来晋务工人员子女21.33万人,下降1.5%。全市幼儿园在班幼儿8.59万人,增幅3.0%,其中,来晋务工人员子女4.61万人,下降3.59%。全市学前三年入园率98.4%;学前一年入园率99.8%。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24.19万人,增幅1.1%,其中,来晋务工人员子女14.87万人,下降0.8%。全市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99.2%;初中辍学率城区0.37%、农村0.63%;应届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教育的升学率97.8%。全市普通高中在校生26人,增幅1.5%,其中,来晋务工人员子女人,增幅3.8%。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3%。中职在校生人(全日制19人),下降21.55%,其中,来晋务工人员子女人,下降9.0%。市特教学校学生人;9个特教辅读班、3个随班就读基地,学生75人,6-14周岁三类残疾儿童入学率为99.0%。 全年专利申请量件,其中发明专利1件;专利授权量件,增长1.0%,其中发明专利件,增长23.7%。全市发明专利拥有量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6.86件,全年专利授权/申请率比去年增长42.24%。高新技术企业41家,占泉州的比例24.24%、科技小巨人企业88家,占泉州的比例44.4%。省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2家、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2家、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5家、中国专利优秀奖2家、泉州市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省级重点实验室3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2家、省级众创空间4家,获得泉州市科技重大贡献奖1项、泉州市政府企业创新奖1项、泉州市科技创业奖2项,泉州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8项,在泉州市各县(区、市)中排名首位。 十一、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市共有各类艺术表演机构2个,艺术表演场所2个,公共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博物馆(纪念馆)6个,乡镇文化站9个。文化系统专业艺术表演团体艺术演出场,观众14.57万人次(文化馆场,观众9万次;木偶场,观众3.93万人次;高甲场,观众1.64人次);图书馆藏书总量册,电子图书1980册,总流通人数0人次,书刊外借册次册次。 年末全市有广播电视台1座,有线电视用户18.6万户,有线数字电视用户18.6万户。年末广播节目综合覆盖率为%;电视节目综合覆盖率为%。年末共有影院13个,银幕77块,年电影票房.47万元。 年末全市有医疗卫生机构家,其中公立医疗卫生机构46家(医院1家,医院1家,医院1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家,卫生计生执法大队1家、妇幼保健院1家、市医院晋南分院1家、医院1家、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家、镇卫生院12家、计划生育服务中心19家,新农合管理中心、卫协会、医院、卫生进修学校等局直属事业单位),民营医疗机构35家,村卫生所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家。编制床位4张,实有床位张。各类卫技人员人(不含乡村医生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4人,注册护士人,药剂师人,检验人员人,其他卫生技术人员人。 年获得第十八届世界中学生运动会举办权,成功举办国际全程马拉松赛、环泉州湾国际公路自行车赛(晋江赛段)、全国健美健身冠军总决赛、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等重大赛事,承办全国田径工作会议暨中国田径协会年会。晋江市体操运动员林超攀在世界锦标赛获得男子全能第二名,亚洲体操锦标赛获得团体第一名,全运会上获得全能第一、自由操、单杠、双杠第三名的佳绩;击剑运动员施嘉洛在亚锦赛上获得团体第一的成绩;吴雪婷在全运会上获得女子米栏第三名;陈情缘在-赛季全国击剑冠军赛总决赛中获得女子花剑第一名;林政鑫在全国少年跆拳道锦标赛中获得男子42kg第五名。在年福建省锦标赛中,晋江名运动员代表泉州市参加比赛,获35个冠军。在泉州市锦标赛上,晋江名运动员参加16个项目比赛,13.5块金牌带入下届运动会。晋江少体校全年向上级输送体育后备人才共58人(福建省体校15人,泉州市体工队12人,市体校31人)。 十二、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全年共审核出具新增主要污染物总量指标确认意见77份;共81家企业通过市场完成笔排污权交易,交易总额为.37万元;共受理审批环评件,其中:报告书20件、报告表件;共核发福建版排污许可证份(包括延续件41份,变更件22份,补办件2份),核发全国统一编码排污许可证88份,发放《企业免于办理排污许可证申请登记》证明份。 全年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以上天数天,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6.2%,PM2.5年均值为0.mg/L。市区绿化覆盖率44.04%,绿地率39.93%,人均公园面积12.24平方米;市区人均道路面积达26.89平方米。全市个村(社区)已全部完成通水,使用自来水约26.72万户,自来水普及率91.75%;市区燃气普及率达97.19%。全市生活污水处理规模达到29.5万吨/日,市区生活污水处理率达89.5%;自来水供水规模达87.9万吨/日,出厂水质合格率达99%。 年全市共发生生产经营性事故73起,死亡37人,受伤60人;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0.,10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1.76,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0.63,火灾10万人口死亡率0.14。 注: 1、本公报所列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本公报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