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8/7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论语心解《论语》是言说不尽的……面对这部指导人生实践的语录体经典,不同时代、不同身份角色的人都可以围绕自己的生活体验,对它做出不同的解读。这也是我们00后的优秀学生们斗胆来分享自我思考与阐释的原因,我们生活的时代赋予了我们不同的人生体验。阐释、解读语录之前,我们会参考前贤的经典解说,但更多会结合我们独特的生命体验去深入思考,故名“论语心解”。——张珊老师寄语乡党篇第十四则原文:乡人傩,朝服而立于阼阶。注释:乡里人举行迎神驱疫的仪式时,孔子穿着朝服站在东边的台阶上。刘伊濛:“傩”是乡人迎神以驱逐鬼神的风俗,换而言之就是乡人“鬼神之事”。“子不语:怪、力、乱、神”,可见孔子对鬼神是敬而远之的态度。“朝服而立于阼阶”是孔子在乡人举办“迎神送鬼”仪式时的状态,他对此不置臧否但是穿着朝服以表敬重,正是贯彻了他对鬼神“敬而远之”的一贯态度。为何子不语鬼神?孔孟儒学讲究正道在心,在儒家思想中并不否认鬼神的存在,但是他们并不崇拜鬼神,因为崇拜鬼神背离“正道”,最终甚至会为鬼神所制。为何乡人会崇拜鬼神?古人认知水平有限这是一方面,但是在有限的认知之外古人却充满了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超常的想象能力,因此神鬼被赋予了几乎超越一切的强大力量,人们心怀敬畏又几近崇拜。综上所述,这一则一方面说明孔子对鬼神“敬而远之”,另一方面则表现孔子对于其他礼仪文化虽然不接纳但同样心怀敬重的高尚修养。黄雨辰:所谓阼阶,不仅仅是东侧的台阶。阼阶也指主人所站的台阶。《仪礼·士冠礼》:主人玄端爵韠,立于阼阶下,直东序西面。郑玄注:阼,犹酢也,东阶所以答酢宾客也。这一处注解说明了阼阶名称的来由。由此可以看出,孔子在看着乡人驱逐鬼神时站在了主人迎送宾客的地方,这体现了孔子对乡人仪式的尊重和严肃。另外再开一个脑洞,孔子自己对鬼神持敬而远之的态度,却对乡人的祭祀活动表现出尊重。孔子并不对一切类似的与鬼神有关的祭祀活动都表现出尊重的态度,比如孔子对一些不合礼法的祭祀就表示:褅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而孔子之所以尊重乡人的祭祀活动。我猜测可能有一个原因是,乡人祭祀鬼神的原因是为了驱疫,而在孔子时代限于科学技术水平,只能将瘟疫解释为鬼神对人的惩戒。因此在当时的视角来看,此处祭祀鬼神的活动和今天的抗疫措施是类似的。孔子身处那个时代,也要受到时代的局限。因此,孔子对这种活动的尊重,可能也是出于希望疫情退散、百姓安康的原因,这也体现了仁者爱人的精神品质。划重点——孔子对乡人信奉鬼神的风俗不置可否,仅仅作为旁观者观望,这体现了儒家对鬼神敬而远之的态度;但同时孔子以朝服穿着表示了对于这种礼仪风俗的尊重,体现了其崇高的道德修养。今天这两位同学的“心解”有没有带给你什么启发?对本则论语内容的深入理解又引发了你对生活经验的何种联想?人人生活乐不同,人人均可评《论语》,欢迎大家积极留言,在评论区书写自己的“心解”~希望飞到n光年外,寻找安静读书的净土。编辑

沈昕整理|王易乾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