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找准差距、补齐短板,全面决胜脱贫攻坚,年,安康公路管理局进一步坚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和决心,聚焦年度目标和问题导向,尽锐出战,合力攻坚,通过严实干部作风、补齐贫困短板、培育支柱产业等方式,以攻坚拔寨的勇气、苦干实干的作风,向决胜脱贫摘帽年度目标加速冲刺。 紧扣目标任务干部作风更加严实 坚持挂图作战,全程一线推进。把帮扶责任“扛在肩上、明在心上、抓在手上,最终落实在行动上”,发扬“5+2”、“白加黑”的精神,咬定青山不放松,认准目标不动摇,压实责任,精准发力,统筹推进,打造雷厉风行的决策、执行、监督、考评、奖惩落实链条。局主要领导定期研究脱贫攻坚帮扶工作,多次深入川共村调研精准扶贫,出资出策帮扶包联对象;局班子成员每月轮流深入村组和贫困户家中,因户因人精准帮扶,解决问题;3名驻村队员扎根村上,走遍沟沟坡坡、访遍每组每户,积极协助村上开展数据清洗录入、建档立卡、政策宣讲、扶志扶智、新民风教育、文件起草等工作,其作风和实绩得到镇村干部和村民普遍赞誉。 实施精准发力补齐短板助推冲刺 着力解决好贫困户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补齐短板,持续发力、增进福祉。一是交通扶贫“撑腰子”。协助完成冷川路改造工程,新建通组联户水泥路6条7.86公里,建成村两委服务中心;新修小型便民桥4座、中型旅游桥梁1座;建成户外宣传显示屏2个。建成人畜饮水工程6处,饮水管道米;加宽改造沿河干道8公里。完成全村用电全覆盖;网络覆盖率占全村农户60%以上,筹资1万余元购买40套地面卫星信号接收设备,解决贫困户电视无信号问题;二是产业扶贫“强底子”。开展“1+1”帮扶,因户施策,“一户一法”制定帮扶计划,送资金、技术、关怀,帮助落实优惠政策,着力化解贫困户的生产、生活困难,促其脱贫致富;挤出资金为贫困户购置生猪、山羊、鸡苗等牲畜,不断增加“造血”功能。三是搬迁挪出“穷窝子”。在移民搬迁政策的牵引下,实施危房改造13户,原址重建4户;建成交钥匙工程2处套,积极协调投入资金余万元,全力推进道路、安置点、饮水、电力、环卫等五大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助学拔掉“穷根子”。配合实施“雨露计划”等助学行动,投入支教帮扶资金5万元,为川河完小购买餐桌18套、捐赠电脑2台、彩色打印机1台、会议桌1套,为79名在校学生统一订制了春秋校服和运动鞋,购买文具,资助川共村13名困难新入学大学生2万余元;五是医疗救助“强身子”。健全医疗保险补助救助机制,落实大病帮扶等举措,医院投资1.7万元建成远程医疗平台,有效提升村卫生室诊疗水平。 培育支柱产业长远增收保障有力 坚持统筹谋划规划,注重主导产业与特色产业相结合,长效产业与短平快产业相补充。长效主导产业管长远、稳增收,短平快产业保基本、促增收,达到“产业带动、精准扶贫、整体推进”预期目标。一是持续巩固传统产业。巩固川共村烤烟、核桃、油葵、天麻、茶叶、花椒、香椿、密植桑园等种植产业亩,生猪、牛羊、梅花鹿等养殖业0头。重点扶持核桃、桑园种植等传统优势产业,带动当地群众发展致富。二是积极培育市场主体。围绕“一村一品”、强村大户、集约经营以及“资源变资本、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等新思路,采用“支部+合作社+贫困户”、“支部+公司+贫困户”等模式,建立5个合作社,加快推进扶贫产业发展。双凤农林养殖合作社养蜂余箱,带动贫困户9户养殖了80余箱;惠民合作社、钰茁养猪合作社养殖汉江黑猪存栏头、猪仔头,带动61户贫困户增收;会丰木业合作社加大公司板材产销力度,带动21户贫困户增收;利生园梅花鹿有限公司及玄鹿酒业合作社,养殖梅花鹿50头,加工系列保健酒,带动14户贫困户增收。三是探索乡村旅游新途径。充分发挥当地自然资源优势,因地制宜,规划落实当地潜力资源,拟通过开发二凤山、黄龙洞、川河大峡谷等特色旅游资源挖掘当地文化潜能;全力提升农民技能技术,提升致富能力,强化黑猪养殖、花椒管护、花园种植、中蜂养殖等技术培训工作,将逐渐形成以猪场为中心,以特色农业栽植区旅游观光采摘园为辐射的“聚财洼地”。四是大力发展劳务输出。全村外出务工劳务输出余人,直接带动全村户贫困户增加收入,加强技能培训,全面提升农民素养,组织各类技能培训余人。为贫困户劳动力解决公益岗护林员15人,保洁员6人。五是创建集体经济组织。成立川共村互助资金合作协会,发展会员户,其中贫困户户,会员入股资金3.9万元,总资金44万元;成立村集体产权专业合作社,固定资产53万元,争取苏陕协作资金40万元,年收益5%用于扶持贫困户增收。 (作者:张珲张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