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是什么症状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129/5885336.html 论文已入查重对比库,请不要抄袭。 安康地区的自然灾害分布特征分析 余尚新石河子大学水利建筑工程学院 摘要本文主要对安康地区的自然灾害分布特征进行分析,通过文献整理得到结论:安康的自然灾害多种多样,以强降水引起的地质灾害为主,防灾主要以防洪为主。进行必要的预防,可以减小灾害所带来的损失。 关键词安康;自然灾害;防灾减灾 1.安康地区自然灾害特征综述 安康地区的自然灾害主要以气象灾害为主。安康地处秦岭-淮河线上,即在自然灾害区域划分的北域和南域上,北域包括东北区和华北区,北域的自然灾害主要是旱灾和冻害,而南域主要洪涝灾害。安康地区处于这两线之间,南北域的自然灾害都存在,只是程度问题。有研究(王峥等,)认为秦岭-淮河线略北为北域,安康属于秦岭南麓的浅山区,因此,安康的自然灾害更偏向于南域的特征。 安康的自然灾害多样,具有具有种类多、范围广、频率高等特征。这是由于安康地质复杂,地貌各异,加之气候变化下极端天气及气候事件增多,气象因不经致成的干旱、暴雨、洪水、大风、雷击、霜冻、冰雹灾害等,又有地质因素引发的地震、滑坡、落石、崩塌、泥石流灾害等,还有生物因素、天然及人为原因引发的一些其他灾害。 图1洪水 地质灾害的发生是许多因素的组合,但降雨是诱发安康地区地质灾害的最主要也是最直接的因素。地质灾害有明显的年周期变化,每年的汛期(6-10月)为活动高发期,特别是主汛期的7-10月,次数多,灾情重,突发性强。尤其是秦巴山区山地自然灾害的活动十分频繁,是我国著名的山地自然灾害多发区和重灾区。年,陕南持续降雨,秦巴山区出现4个暴雨中心,造成历史罕见的地质灾害。年7月31日,汉江暴涨,淹没安康老城区,导致人丧生,经济损失约4.1亿元。 安康地区也有旱灾和冻害,一般旱灾和冻害会出现在冬季,有些年份也会发生在夏季。 2.安康地区的自然灾害及其防治 在前面的综述中,可以发现安康地区的自然灾害均与气候和地理有关。现在进行自然灾害的介绍,并且基于分析给出防治措施。 2.1安康的气候和地理条件 陕南秦岭北部属暖温带山地气候,年降水量-mm,秦岭南部属北亚热带湿润半湿润气候,年降水量-mm。安康市内有2个滑坡、泥石流发育区。主要发育区分布在陕南汉江谷地、巴山北坡。秦巴山区的山地自然灾害还存在突发性、群发性、垂直分带性及夜发性等特点。汉江河谷是多暴雨带。秦巴山区则以局地特大暴雨和连阴雨中的暴雨为主,雨期有时长达一周或数十天,在大面积雨区中可能出现一个或数个降雨中心。长历时高强度降雨及暴雨会使秦岭巴山区域河水暴涨,山坡土层含水饱和,土体软化,强度减弱,加之雨水沿断裂或岩石隙渗入地下,导致溜塌、蠕动、浅层滑坡及泥石流大量发生,强大的水动力条件和河谷中不良地质体发育,成为山地灾害产生的环境条件。 安康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属于秦岭地槽褶皱系南部和扬子准地台北部汉南古陆的东北缘,分别由东西走向的秦岭地槽褶皱带和北西走向的大巴山弧形褶皱带复合交接组成。具有南北衔接,东西过渡的特点。安康以汉江为界,分为两大地域,北为秦岭地区,南为大巴山地区,以汉水——池河——月河——汉水为秦岭和大巴山的分界,其地貌呈现南北高山夹峙,河谷盆地居中的特点。全市地貌可分为亚高山、中山、低山、宽谷盆地、岩溶地貌、山地古冰川地貌6种类型。秦岭主脊横亘于北,一般海拔米左右;大巴山主梁蜿蜒于南,一般海拔米左右;凤凰山自西向东延伸于汉江谷地和月河川道之间,形成“三山夹两川”地势轮廓,汉江谷地平均海拔米左右。秦岭、大巴山主脊与汉江河谷的高差都在米以上。在谷地,由于河流和岸高差比较小,所以在夏季很容易发生涝灾或者洪灾。并且除月河平原和汉江平原外,一般的河谷都呈“V”字形。岩石大多都是松散堆积,所以易发生松动,可能对谷底的人畜造成威胁。黄土区常因为降水之后变得松散,容易引发泥石流或者滑坡。对于水库区,由于岩体的不稳定可能会造成决堤。 2.2安康地区的防灾减灾方案 熟知灾害的目的就是为了防灾减灾。根据灾害的特征,可以制定相应的防灾方案。 2.2.1防灾减灾的指导思想 以风险为导向,集成调查评价、监测预警、防治与管理,创新适合于安康市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管理体系。深入开展综合减灾研究,形成广泛参与的主动的综合减灾体系;开展重点城镇或流域性科技创新与综合减灾示范研究。进行国土规划、资源开发与地质环境保护政策,系统总结地质灾害防治经验与教训。 2.2.2防灾减灾措施举例 防灾减灾的措施有很多,下面重点介绍几种防灾减灾措施。 生态搬迁 很多时候在防灾减灾时都是针对原址的改变,这样做有很大的隐患,因为原址的隐患不能消除。本着尊重及顺应自然的道理,家庭选址应该避离灾害频发地区,这样可以在极大程度上保护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生态搬迁是防灾减灾里比较理想的一种方式。但是生态搬迁的选址、建设、资金等问题,也是阻碍顺利实施的难题。目前,安康市的生态搬迁主要是政府补贴的方式,带领人们走出去。 图2安康汉江城段 造林工程 国土规划与开发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依据。因此对于环境承载力必须好好考量。年到年,中国人口出现了建国以来第三次生长高峰。人口的增长和耕地资源的矛盾激化,许多森林资源都被开垦成耕地。被开垦的地失去了植物的保护,水土流失严重。在暴雨季节,常发生大大小小的滑坡泥石流等,造成的人员伤亡情况不在少数。为此,政府开始实施造林工程,并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森林资源的情况才有所好转。森林的覆盖,既可以保持水土,还可有林副业的经济效益。现在安康市已经是国家森林城市。 建设灾害预警和应急机制 构建高效地质灾害数据、信息与成果服务体系。地质灾害预报预警是一项新的业务,做安康市强降水的监测预警以及强降水诱发地质灾害的规律、作用机理的分析研究,开展尤其是诱发秦巴山区的地质灾害暴雨监测预报预警服务,对有效地抵御地质灾害,保护安康市的生态环境有重要意义。在平时也应该做好应急建设,这对于防灾减灾非常重要。因灾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在逐减少和政府及社会对灾害防御的重视程度具有密切的关系,在灾害来临时为了保护人民生命,往往会采取人口紧急转移措施,这对减小人口伤亡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进行灾害的防治教育 进行灾害的防治教育对防灾减灾也是很有帮助的。在安康市的中小学的公共课本上,都有常见的自然灾害预防的措施。进行灾害教育,能让我们更好的了解灾害,从而减少或者消除损失。 参考文献 [1]王铮等.中国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J].地理学报,,50(3):-. [2]石菊松.以科技创新支撑与引领地质灾害防治—应对全球变化的中国地质灾害综合减灾建议[R].北京: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3]高茂盛等.陕西省自然灾害发生特征及灾后损失分析[J].西北农业学报,(7):-. [4]陕西历史自然灾害简要纪实编委会.陕西历史自然灾害简要纪实[M].北京:气象出版社,.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0. [6]王川等.陕西省地质灾害预报预警研究[J].陕西气象,(6):10-12. [7]陕西省减灾协会.陕西省重大自然灾害综合研究与防御对策[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8]唐邦兴等.山地自然灾害(以泥石流为主)及其防治[J].地理学报,,45(2):-. [9]刘毅等.历史时期中国重大自然灾害时空分异特征[J].地理学报,,67(3):-. [10]王雁林等.从评估项目角度试析陕西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J].工程地质报,,15(suppl.):-. [11]张钰敏等.安康地区历史时期水旱灾害与城市迁移重建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32(6):-.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