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香端午 让我们守住传统文化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等。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比如赛龙舟、吃粽子等。从北方的炸菜角、炸糖糕,到南方的包粽子、悬艾叶;从传统习俗给儿童画额,到延续至今的赛龙舟,端午这个节日传承了中华民族的许多传统习俗,更承载着中华儿女对传统文化的追寻。 ▲粽子(网络图片) 吃 粽子菜角过安康节日 记者张璐 端午节是我国传统的民俗节日。说起端午节的美食习俗,自然不能少了粽子,粽子已有数千年历史,端午节吃粽子早已经成为中国人的传统习俗。 据了解,全国各地的粽子都略有不同,根据各地特产和风俗而定。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粽子也越来越多元化。近日,记者走访多家超市发现,除了比较传统的八宝粽、豆沙粽、蜜枣粽等,鸡肉香菇粽、腐乳肉粽、酸菜粽、玫瑰粽等新出的口味也受到市民青睐。也有自己动手包粽子的,市民王宇就是这样。她告诉记者,她已经连续好几年自己包粽子了,这样感觉很有过节的气氛,而且比较干净卫生,关键是好吃,馅料很足,家人都非常喜爱。 说起吃粽子的习俗和注意事项,市民刘女士说:“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在夜间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边盛产的嫩草芦苇叶,还有的用竹叶,这都叫粽叶。包粽子也讲究熟能生巧,一定要用粽叶把米和馅料都包紧了、裹严实了,这样煮粽子才不会散,不露馅。另外,粽子一定要放在冰箱里保存,粽子的主要成分是糯米,加上红枣、豆沙或肉等食材,夏天很容易变质。吃粽子时一定要热透再吃,最好不要凉着吃。若粽子加热不充分,吃了很容易发生食物中毒或引起消化不良。” ▲菜角(网络图片) 在安阳,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还有炸菜角、炸糖糕的习俗。每到端午节前后,在我市的街头巷尾,都能看到商贩在卖炸菜角、炸糖糕等美食,前来购买的市民络绎不绝。“每到端午节,前来买菜角的市民就会增多,尤其是端午节当天,菜角和糖糕可以说是供不应求,需要排队才可以买到。”在平原路上卖炸菜角的商贩老赵说,他已经卖了十几年的炸菜角了,现在很少有家庭自己在家炸菜角了,大部分市民会选择在外面购买。 “端午节不仅要吃粽子,还得吃炸菜角,比起街上卖的菜角,我更喜欢妈妈炸的菜角,那才是端午的味道。”大三学生董芳余满脸幸福地说,今年端午节,她特地提前几天回家,陪家人一起过节。“说起端午节的美食,我立刻想到的就是炸菜角、炸糖糕。这次回家过节,能够再次品尝到妈妈亲手炸的菜角,想想就觉得很幸福,口水都快流下来了。我要把妈妈的手艺学过来,让这端午的味道延续下去。” ▲画额(网络图片) 学 民俗体验迎端午 记者李阳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一年一度的端午佳节就要到了,赛龙舟、包粽子、悬艾叶……这些民俗活动不仅丰富了端午的节日内涵、提升了节日的仪式感,其中的教育意义也不应被忽视。今天,记者就为您介绍一下端午的传统民俗,让我们度过一个有意义的端午佳节。 端午节以雄黄涂抹小儿额头,云可驱避毒虫。这就是端午佳节的传统民俗之一画额。中国古人认为,五月五日为恶月、恶日,初五日的中午又是毒时,居“三毒”之端,亦为全年大热天开始,五毒蛇虫开始活跃。为此,人们采取各种措施防毒、消暑、避灾,逐渐形成各种各样的风俗。端午画额习俗以除瘟、驱邪、求吉祥而出现。 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黄酒在小儿额头画“王”字,一借雄黄以驱毒,二借猛虎(“王”似虎的额纹,又虎为兽中之王,因以代虎)以镇邪。清富察敦祟《燕京岁时记》:“每至端阳,自初一日起,取雄黄合酒洒之,用涂小儿领及鼻耳间,以避毒物。”除在额头、鼻耳涂抹外,亦可涂抹他处,用意一致。山西《河曲县志》云:“端午,饮雄黄酒,用涂小儿额及两手、足心……谓可却病延年。”这个端午节,你有没有打算给身边的孩子画额呢? 除了画额,这个端午节你也可以带着孩子到中国文字博物馆参加活动。中国文字博物馆将在端午节期间推出甲骨学堂“龙舟竞渡·粽情端午”主体活动,包括龙舟竞渡、人在汉子、人之初等互动体验活动,把中国的优良传统民俗以甲骨文字的方式融合进去,寓教于乐。中国文字博物馆外宣科副科长杨炎介绍,中国文字博物馆每年端午节期间都会举办不同类型的主题活动,旨在宣传中国的传统民俗文化,通过体验式学习,将甲骨文与传统民俗结合在一起,让市民体验不一样的传统佳节,让更多的朋友学习中华民族的优良民俗文化,传承优良民俗文化。有兴趣的市民朋友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