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多模态影像辅助 术中唤醒中央区占位切除术 正在进行的开颅手术过程中,患者突然被叫醒,并配合手术医师做了一道数学题。这波操作乍一听十分“离谱”,其实它叫做“术中唤醒”。“一寸大脑一寸金”,传统开颅手术在对“人体司令部——大脑”的操作中,容易造成肢体偏瘫、失语等并发症。借助“术中唤醒”技术,以特殊方法将患者唤醒,在患者清醒的状态下,能够最大限度切除肿瘤并保留神经功能。医院神经外科年在安康地区率先开展术中唤醒手术,凭借这一“利器”,“脑肿瘤”手术的安全性得到进一步提高。清醒状态下的“开颅手术”,不再可怕。 02 微血管减压术 治疗面肌痉挛及三叉神经痛 面部肌肉抽搐、面部疼痛在生活中极为常见,“疼痛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其中一部患者,他们刷牙、吃饭,稍有不慎就会有剧烈的疼痛或面部抽搐发作,有时不小心碰触鼻尖、口角、下巴也会有发作。这种情况,临床上常称为“三叉神经痛”或“面肌痉挛”。通过耳后一个4cm的小切口,借助手术显微镜,进行一波“精妙”的操作,这种疼痛、抽搐就可以被治愈。从前这种手术只有医院才可以完成。医院神经外科在安康地区率先开展“微血管减压”技术治疗“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从今往后这类“头疼”、“面抽”医院就可以得到解决。手术创伤小、恢复快,从入院到出院短短7天,和“面部肌肉抽搐、面部疼痛”saygoodbye。 03 髋关节镜技术 微创造福 手术设计 视野清晰 关节清理 手术创面 李先生是个运动达人,右髋关节出现疼痛3年,加重半年,行走时,还会有弹响,右腿无法俯身穿袜、穿鞋,这些都让他很恼火。医院诊断为“髋关节撞击综合症”,采取髋关节镜下探查清理、关节盂唇缝合、股骨头成形术的手术方案,术后患者可以正常运动,俯身穿鞋。 其实李先生这种情况就是老百姓常说的“胯股痛”、“大腿根部疼痛”,表现为髋关节前方、腹股沟区和臀部等部位的酸困不适,伴随刺痛,弹响和绞锁感,常出现髋关节伸屈旋转的障碍。由于髋关节为人体的主要负重关节,出现病损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但由于其周围结构复杂,肌肉丰厚,位置深在而难以精确定位。常规的x光片和ct检查往往表现正常。通常的康复治疗效果不理想,传统切开关节探查手术则因为创伤较大、损坏关节正常结构、术后康复缓慢等缺点,令人望而生畏。 髋关节镜技术微创、安全、极少出血、患者恢复快等特点就有优势。通过2~3个0.5cm的切口,借助关节镜进行直观的髋关节腔内滑膜清理,去除引起撞击的骨赘,游离体摘除,损伤盂唇的修补,促进损伤关节软骨修复。手术创伤小,疤痕小,几乎不损伤关节周围相关结构,并发症发生率很低,次日即可扶杖下地,最大限度保障关节功能。 04 llizarov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 治疗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 治疗前后比对 治疗效果明显 术前造影 术前造影 “痛不欲生”!有人曾这样形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脉硬化闭塞症、糖尿病足给自己带来的疼痛。 今年夏天我们就遇到这样一位老大妈,她是一名退休教师,因长年站立为学生授课,导致下肢血管静脉曲张,多处就医静脉曲张得已治愈。祸不单行,1年前开始出现左小腿、左足持续疼痛,就医后诊断为动脉硬化闭塞症,经溶栓、血管扩张等治疗,效果不佳,左足冰凉,足趾开始缺血发黑破溃,且伴有脓性分泌物,多处就医后得知,随疾病发展可能需要截肢。 疼痛和极度的焦虑困扰着老人,经多方介绍来到医院创伤整形骨科。医生经过详细的检查后回答:我们采用胫骨横向骨搬移的方法,让您长出新的血管,保住您的腿。经过耐心细致的讲解患者和家属知晓了病情及治疗方法。通过精细的手术和医、护、患之间紧密的配合,奇迹发生了,很快这位老人的脚不疼了,接着脚暖和了,术后3周血管造影原本闭塞的血管周围长出了密密麻麻的小血管,足趾坏死破溃的戛然而止。 老人笑了!家属笑了!医护团队都笑了! 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特点:通过持续、缓慢对骨骼进行牵拉,从而促进周围血管、神经新生,有效阻断肢体进一步坏死,大大降低截肢率。目前主要适应症包括:糖尿病足、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脉硬化闭塞症。 术后血管造影效果 05 内膜下粘膜剥离术(ESD) 治疗消化道早癌 肿瘤性疾病的发生需要一个慢长的过程,越早发现治疗效果就越好!老张是一个性格开朗的人,今年才56岁,一次常规的体检让他慌了神:医生给他食道粘膜一个异常部位取材活检报告提示食道癌!这不是要开胸手术?老张是万万不能接受的! 辗转多家医疗机构后老张还是走进了医院消化早癌整合门诊,团队结合老张的情况认为这是一个食管早期肿瘤,放大内镜评估肿瘤只局限在粘膜层,是内膜下粘膜剥离术(ESD)的最佳适应症。老张选择相信医院消化早癌团队的治疗方案。医生用胃镜切除了老王食道上的癌,术后病理证实了术前判断,病变只到粘膜层,水平切缘和基底切缘均无异常,达到治愈标准。往日的笑容又浮现在老张脸上! 早期癌病人是没有任何症状的,当发现有进食哽咽,吞咽困难时就已经是中晚期了,即使手术切除,术后还要接受放疗、化疗,生存率和生活质量都会受影响。所以建议40岁以上,特别是有高危家族史的人选择每1-2年做一次胃镜检查,不要把不幸运变成可怕结局! 消化道肿瘤的早诊早治已经成为遏制肿瘤进展的一件重中之重的大事,医院今年开展放大内镜下早癌筛查,已经筛查出消化道早癌上百例,早癌内镜下切除十多例。发现一列早癌挽救一条生命,幸福一个家庭。 水平切缘阴性 基底切缘阴性 06 下颌骨缺损 重建板修复重建术 手术前及修复前后 如果因为各种原因,下巴的骨头少了一块那是多可怕呀! 在人类与疾病抗争的历史进程中,各种原因导致的下颌骨缺损一直以来都是困扰口腔颌面外科医生的一大难题,因为缺损后修复重建困难,导致大量的患者不能正常进食,或失去了美丽的面容。但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城市的技术被开创出来。 医院口腔科开展的重建板修复下颌骨缺损、自体游离髂骨修复下颌骨缺损技术,就可以改善面部畸形,还口腔健康,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让许许多多的患者又露出灿烂的笑容! 07 耳内镜技术辅助显微镜 乳突根治一期鼓室成形术 显微镜下视野 耳内镜下视野 听不见别人说话是多么难受的一件事! 慢性中耳炎俗话称为“贯通耳”,一般人们都不会引起人们高度重视,觉着流脓了,吃一点消炎药,用双氧水洗洗及滴耳液滴滴,不流脓就不管了。其实时间长了就会出现听力下降,严重时会发展成为恶性中耳炎。检查见鼓膜穿孔,松弛部可见肉芽或胆脂瘤,颞骨CT检查见中耳乳突腔有骨质破坏,还容易引起颅内外并发症,危及生命。 过去这些疾病在安康只能医院治疗。医院耳鼻咽喉科采用耳内镜技术辅助显微镜进行乳突根治,一期鼓室成形术,若有听力重建可能,同时行人工听骨植入术,治疗后听力快速恢复。耳内窥镜辅助显微镜技术,视野清晰,创伤小恢复快,修复鼓膜效果好。此项技术的开展也改变了安医院才能治疗的现状,使患者重拾自信,回归正常生活。 术前与术后 08 新生儿胃肠外科技术 “康康”曾是一个胎龄28周,出生体重只有g的早产宝宝。着急来到这个世界的他,因为空腔脏器穿孔而命悬一线,手术是治疗的唯一选择。胃肠手术对成人来说不复杂,但对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麻醉和围手术期管理难度极大。想到要给一个体重只有2斤的早产孩子做手术,家长近乎绝望到了想要放弃的地步......最终,医院多学科联合为“小康康”成功实施了肠穿孔修补+切除+肠吻合手术,经过98天精心的护理和治疗,“小康康”痊愈出院,后期儿保随访,生长发育良好。 肿的发亮 ← 术中情况 空肠上段穿孔 术后情况 → 各种生命体征改善 医院新生儿外科团队由新生儿科、麻醉科和普外科共同组织,以新生儿科围手术期管理为核心,普外科、麻醉科共同参与。已经成功开展了新生儿先天性小肠闭锁切除、肠吻合术,早产儿肠穿孔修补手术等新生儿胃肠外科手术20余例!此项技术的开展让生命有了另外一种可能。 09 血浆置换免疫吸附术 在风湿免疫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REC 家住平利县的老张患类风湿关节炎20余年,四肢多关节肿胀、疼痛、关节畸形、活动障碍,行动极为不便。医院经血浆置换免疫吸附治疗后,四肢多关节肿胀、疼痛症状迅速缓解,相关炎性指标明显降低,再配合以抗类风湿药物治疗患者病情稳定,住院10天后患者活动自如。 血浆置换免疫吸附治疗技术通过精准清除致病抗体和免疫复合物、清除致病免疫细胞、清除细胞因子和炎症因子和清除内毒素,可以迅速缓解患者疼痛症状、降低相关炎性指标。使风湿免疫性疾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有了更好的选择,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免疫吸附治疗后改善率在50%,两周后改善率在80%以上系统性红斑狼疮改善率72.73%。 10 顽固性便秘 中医综合治疗技术 顽固性便秘不是大病,但要想很好的解决有点难,症状容易反复。不少人大便5天以上才有一次,看过医生不少,偏方用了,益生菌补了、番泻叶喝了、润肠通便的中成药吃了,甚至大黄都泡水喝了,但只能说药一停便秘就开始了。 医院应用特色治疗技术多学科联合,多技术辩证施治,对顽固性便秘有了好效果。通过八髎穴埋线持续刺激骶神经,改善肠蠕动的作用;利用浮针特色针灸技术改善腹部肌肉供血,促进肠蠕动的作用;采取传统技术自制中药脐贴调节肠组织神经,平衡体液,促进排便作用。综合技术有效缓解大便干结,缩短排便时间,有见效快,安全无副作用等特点,让顽固性便秘患者多了一种选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