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在建设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形势背景下,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4·13”重要讲话和中央12号文件精神,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大力发展旅游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稳步推进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港)建设。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有效投资、拓展消费需求,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综合(一)地区生产总值 初步核算,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5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3.96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亿元,增长6%;第三产业增加值.56亿元,增长8.1%。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4.2:18.3:77.5,其中第三产业占GDP比重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7%、14.4%和83%。 (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为元,比上年增加元,增长6.2%。 (三)财政 年,全市全口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亿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16.1%。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亿元,增长13.9%。在地方税收收入中,国内增值税20.9亿元,增长10%;改增增值税39.4亿元,增长12%;企业所得税32.3亿元,增长26.5%;个人所得税9.7亿元,增长10.7%;土地增值税12.8亿元,增长54.1%。 年,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亿元,比上年增长19.6%。全年财政民生支出.9亿元,占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2.4%。其中,教育支出36.5亿元,增长16.3%;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6.4亿元,增长.2%;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19.9亿元,增长6.5%;农林水事务支出20.7亿元,增长4.5%。 (四)固定资产投资 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下降6.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56%;第二产业投资增长72.2%;第三产业投资下降9%。三次产业投资构成为0.5:7.5:92,服务业投资比重比上年下降2.8个百分点。重点领域中,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73.8%,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下降14.9%,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等现代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85.9%、-11.2%和-49.2%。分区看,秀英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9%;龙华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下降21.1%;琼山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7%;美兰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下降26.8%。 年,全市民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下降6.7%,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70.2%,民间投资的持续发展促进了全市投资发展环境的优化。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施工项目个,比上年增加个。其中,本年新开工项目个,比上年增加25个。 (五)深化改革成效明显 起步推动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实行最严格的房地产调控措施,从全域限购、土地供应、价格备案等方面出台多项政策,防范炒房炒地等投机行为。推动“百万人才进海南”,进一步放宽人才落户准入,实施人才安居政策。设立海口江东新区,将其定位为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集中展示区。开展百日大招商活动,出台文件促进总部经济发展,已经渐显成效。成功引入阿里巴巴集团、蚂蚁金服集团,分别注册成立阿里巴巴(海南)、海南盒马网络科技、蚂蚁金服(海南)等公司;华亚能源、支付宝、中免集团、中海油、京东、普华永道等多家企业已入驻海南。切实提升旅游国际化水平,实施59国人员入境海南旅游免签证政策。 统筹推进江东新区规划建设。中国(海南)自由贸易区海口江东新区起步区城市设计方案国际征集评审会已于年1月10-11日在海口召开,评选出一个优秀方案、两个优良设计方案。中规院将充分吸收各家方案精华,以国际方案征集入围方案为基础,根据专家意见开展方案整合工作,同步推进起步区城市设计及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明东越江隧道委托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开展设计工作,已于年12月28日开工建设。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作为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举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推进海口产业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效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77.5%,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同比提高3.3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房地产去库存稳步推进,商品房去库存周期为32.91个月。从去杠杆的情况来看,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45.4%,比上年下降4.4个百分点。企业成本下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的主营成本为63.43元,比上年下降6.54元。补短板投入增长较快,持续加大公共财政投入,补齐城市功能、城市管理、生态环境、民生事业短板,不断扩大优质服务供给。年全市财政民生支出.9亿元,占全市财政支出的72.4%。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贯穿“改革、服务”两条主线,突出“放管服”工作重点,忠实践行“便民、高效、廉洁”的服务宗旨,并充分发挥政府服务热线的作用,提高了政府行政效能,海口智慧平台荣获海口市“巾帼文明岗”称号。年海口市政府服务中心共受理办件件,办结件,提前办结率78.9%,群众满意度99.5%。热线全年通过多种渠道受理办件总量件,办结率99.6%,办件满意率90.8%,日均接话量个;前台接通率96.5%,前台直接办结率63.9%。海口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共完成公共资源交易项目个,交易金额.05亿元,其中政府采购项目个,交易金额约为40.02亿元,节约资金约1.14亿元,节约率2.8%;工程建设项目交易完成个,交易金额约.03亿元,节约资金约9.28亿元,中标下浮率2.6%。 深化“放管服”改革,商事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市场主体增长再创新高。加快推进“多证合一”、原省工商局优化营商环境14项措施等改革措施及全程电子化、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工商便利通、邮政寄递方式领取营业执照等服务措施落地,极大地刺激了投资创业热情。年,全年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6.18万户,比上年增长20.1%;其中,新登记企业3.29万户,增长46.3%;新登记个体工商户2.87万户,下降0.5%。蚂蚁金服(海南)数字技术有限公司、支付宝(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海南分公司等数家大型企业相继落户海口,登记名称含有“海南自贸区”企业家,注册资本(金).78万元,涉及商务服务业、信息技术服务业、批发业、零售业等领域。 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巩固取消药品加成成果。年,市区属6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减少的药品收入.58万元,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增加收入.56万元,群众减少医药费用(让利百姓).02万元。全市22家卫生服务机构继续实施“先看病后付费”诊疗服务模式。全年累计受益人数达9.78万人,垫付住院费用5.56亿元。 (六)物价和房价 物价总体水平在可控范围内。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为.4,价格水平同比上涨2.4%。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上涨0.9%,衣着价格上涨5.8%,居住价格上涨3.2%,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2.1%,交通和通信价格上涨3.8%,教育文化和娱乐价格上涨2.3%,医疗保健价格上涨3.3%,其他用品和服务价格上涨2.3%。 年,海口房价总体走势平稳,新建商品住宅环比价格指数在.2-.9之间波动,6月份环比涨幅3.9%,为全年最高点,随着4月份海南省政府出台的全域限购和8月份中旬限价政策的推行,房地产市场趋于平稳,理性降温势头逐步显现。 二、人民生活和民生事业(一)居民收入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年全市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比上年名义增长8.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2%。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比上年名义增长8.5%,增速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比上年名义增长8.2%,增速比上年降低0.4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7%。 (二)就业 就业创业政策进一步完善。就业形势持续保持稳定。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人,完成年任务的.9%。其中,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再就业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人。城镇登记失业率1.34%。全年全市创业小额贷款担保中心共发放创业担保贷款万元,帮扶人自主创业,带动人实现就业。 (三)安居工程建设 以统筹住房和城乡建设发展为主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