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6月1日,中国医学救援协会李宗浩会长、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主席葛均波院士、中国胸痛中心联盟执行主席霍勇教授等出席见证了“中国心肺复苏周”的正式启动,并联合提议将每年6月1日-7日设立为“中国心肺复苏周”,希望通过科普心肺复苏+心脏除颤(CPR-D),提升民众心脏急救意识,提高院外心脏骤停救治成功率,改进我国心脏急救现状。 为普及公众急救知识,提高公众自救互助能力,年6月3日下午,医院应急办主任马艳丽牵头带领6名医护人员前往安康市“高新国际中学”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急救科普知识”培训活动。此次培训活动由院前急救科主任杨芳林主持。学校余名师生参加了此次活动。 应急办主任马艳丽为我们讲解心肺复苏和淹溺的急救方法。 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李雪萍利用古典神话人物故事引入主题为我们讲解气道异物梗阻的急救方法。 此次培训,医院的老师们利用视频、PPT、分析真实案例等,详细、生动地讲解当遇到心脏骤停、淹溺、气道异物梗阻(海姆立克急救法)等急救操作,通过演示为同学们讲解如何应对紧急突发意外情况。 在老师们的指导下,同学们进行了实践操作。急诊外科护士李建雪先规范地进行示范教学,同学们再依次进行实践操作,感受心肺复苏的要点和过程。 通过此次培训,不仅让师生们掌握了应急救护的基本知识,提升了自救互助的能力,同时也让孩子们认识到急救知识的重要性,生动有趣的教课内容赢得了师生们的阵阵掌声,大家纷纷表示此次培训实用性强,希望以后有更多这样的培训机会。 “中国心肺复苏周”—急救知识进校园活动的成功展开,使师生们的安全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让大家都积极参与到“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行动中。进一步推动了“平安校园”的建设,必将有效促进学校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心肺复苏和心脏除颤(CPR-D)是每个人都应该掌握的一项必备技能。在心脏骤停后的“黄金4分钟”内正确配合使用,能大大提高心脏骤停者的存活率,挽救生命。 稿源:医院院前急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