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7-11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端者,初也。端午,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也是仲夏的开端。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两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吃粽子、赛龙舟、插艾草、挂菖蒲、佩香囊、雄黄酒……

当城市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淡化着繁杂的礼仪和形式,我们剩下的也许只是一句端午安康,一口超市的速食粽子......

又一年端午,不如给自己和家人一个充满仪式感的端午节吧!

粽享端午

端午是母亲亲手包的粽子,是一捧糯米、三两粽叶,最纯朴的柴火下的咕噜咕噜几个小时后的清水慢煮后,最清新的粽叶与糯米之间的浓香。

北方踏柳赋诗吃甜粽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古时,每当端午来临,北方的地方官府都会邀请城中士大夫骑马至郊外,宴饮赋诗,这种活动被称为“踏柳”。发展到现在,端午踏柳吟诗的习俗在北方依然存在。

中国饮食文化一直与传统节日丝丝相连,提到端午节,首先想到的就是粽子。北方粽子口感偏甜,选用上好糯米为原食材,在米中包入小枣、红豆。待蒸熟后,只见雪白的黏黍中嵌着红艳艳的枣儿,口感香甜诱人。

南方敲鼓赛舟吃咸粽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习俗之一,起源可追溯至战国。

每到端午时节,南方江河盈满,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使赛龙舟成为南方独一无二的节日习俗。号子震天,龙旗飘飘,指令一下,千帆将从同一始点竟发,好不壮观。

对于我们来说,每当节日将近,亲人相聚的欢乐回忆,总是又一次温热重播。尽管各地习俗不尽相同,冥冥中有一种熟悉的滋味,始终牵引着。

无论我们身在何处,只要手捧起这份温热,舌尖尝到这份古早味的香糯,所有情绪都会迎刃而解..

我们以四海粽情,传递节日的温情与安康的祝福,粽使离家千里,“粽”有情谊相连。

国之节魄

端午节起源说法众多,其中以纪念屈原说影响最为广泛。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等不朽诗篇。

公元前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年前,他以大丈夫的身躯,纵身一跃,跳入汨罗江,也在历史的长河中,树起一座永不暗淡的灯塔,永远辉映在中国人的心头。

那一刻,山河同悲,天地俱泣,百世以降,其哀不息。楚国百姓驾着小船,想用白米团从鱼虾口中换他遗体一个清净完整,却将粽叶与糯米蒸煮成一个文化符号,刻在了华夏儿女的血脉深处。

每年的这个时候,闻见粽香,就想起他灵魂的芬芳。他的生命虽然只有短短数十载,但他的浩然气节却流传了多年。

抛头颅、洒热血的硝烟年代已经过去,在从站起来、富起来走向强起来的新时代,沐浴前辈浩然正气,我们众志成城共筑时代精魂——

建设心灵品质,开发心灵宝藏,提升文化层面,增强文化自信,燃烧生命,拥抱盛世,传承先贤气节,走向民族伟大复兴!

屈原不朽,爱国爱民之精神亦不朽!国之大者,是有源远流长的历史沉淀,是每一处都透着伟大的国格。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端午凝结着中华的节气,这一节气将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葆蒂兰国际,祝大家端午安康!

长按识别







































中科助力健康中国
北京中科医院骗人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