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6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陕南安康地处秦头楚尾,北依秦岭,南靠巴山,汉水横贯东西,河谷盆地居中。受汉水文化的影响,春节期间,除了玩社火、划旱船、唱花鼓和八岔及演皮影、演汉剧等之外,民间素有“烧火龙”“烧火狮子”之年俗。

特别是汉滨区南山的县河迎风坝,北山五里李家坝、大同鲁家村等地的“烧火龙”“烧火狮子”是当地元宵节活动最热闹活动之一,被陕西省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陕南安康的“烧火龙”“烧火狮子”传统民俗,一说始于东汉,盛于宋朝,一说起于明、清。安康火龙最早见清史料的是清康熙三十四(公元年)知州王希舜《重续兴安州志·卷二·风俗志》载:“……仗采悉备,乐妓扮毛女,儿童扮社虎(火),老幼聚观。元宵皆剪纸为灯,插竹为架,鼓乐喧阗”。由此得知安康烧火龙约有年以上历史,乃汉滨先民薪火相传的文化样式。

无论源于何时,都是当地百姓为祈求新年风调雨顺、百业兴旺、五谷丰登、幸福安康,日子红红火火,在春节期间晚上举行的祈福活动。表演场面之壮观,惊险奇特,使观众赞口不绝。

元宵节前夕,夜幕降临,街道院坝男女老少人头攒动,十几名青壮汉子头戴红头巾,甚至赤背上阵,各举一节用彩绘、麻布、皮纸、竹篾做成的龙身,伴随着激越的锣鼓镓锶铿锵声不断上下飞动,蜿蜒翻腾,当地群众用硝磺、火药、木炭粉、铁屑等原料制成的火筒,里三层外三层随心所欲地对着火龙进行喷放,四溅的火花,五颜六色,绚烂多姿,令人眼花缭乱。

烟花烧的越快,烫的舞龙、舞狮人的双脚不停地乱蹦乱跳,越想逃脱火海,越是烧的激烈,舞得就越起劲。火龙、火狮子在人群中蜿蜒舞动、腾挪躲闪、上下翻滚的越快。

前一波烧完,后一波赶快接着燃放。在男女老少们一阵又一阵的欢呼声中响彻云霄,整个场面十分惊险、壮观。

伴着烧火龙结束,地上的炮屑见证着一场狂欢。人们三三两两结伴而回,嬉笑声环绕着这座休闲静逸的宜居惬意的小城和山村,诉说着安康人民对这一特有年俗活动的钟爱。

近年来,随着当地政府和群众对传统文化的重视,这一声势大、气势浓、参与人多、互动性强的特有年俗,再次活跃在安康城乡,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吸引各地游客纷纷前往观看览,大饱眼福。

友情推荐:汉滨新闻

赞赏

长按







































脸上长白癜风
女人脸上长白癜风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