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1-3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安康的刘女士是这起电信诈骗案的受害者之一,她在街头摆摊卖小吃是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这次诈骗团伙骗走了她十六万元的积蓄,使这个原本并不富裕的家庭陷入了困境。那么,骗子是如何一步一步将钱骗到手的呢?

年12月9号上午10点多,正在安康西大街摆小吃摊的刘女士突然接到一个陌生人的电话。电话里自称是天津市公安局警官的男子报出了刘女士的身份证号,这让刘女士心存疑虑。

受骗者刘女士:他问我是不是有工商银行卡丢失了,我说我以前是办过工商银行卡,但是没有丢失过。他说是我们这工商银行的行长,用我的身份证洗钱洗了几百万,现在在天津市被抓了。

此时,刘女士十分惊讶,自己的卡就在身上,怎么会在天津被人用来洗钱了呢?莫非,打电话的这个人是骗子?

挂了电话,刘女士就拨打了,查询了打来的电话号码,结果,这个号码的确是天津市公安局的电话。随后,自称为天津市检察院的人又打来电话,对刘女士进行一番恐吓。

为了让刘女士证明自己的钱是合法来源,骗子让刘女士将所有的存款打到指定的所谓安全账户接受调查,急于证明自己清白的刘女士立即将十六万存款打了过去,此后,她再也没有接到对方的电话。迟迟等不到消息的刘女士向当地警方核实后,才发现自己上了当。(原标题:受害者还原被骗过程16万打水漂)

“套路”,这都是套路“套路”,在许多的诈骗套路中,有些套路是我们司空见惯的,有些套路则是我们闻所未闻的,有些套路我们觉得幼稚可笑,但有些套路确实也让我们觉得防不胜防。

那么接下来,微友们一起来看看,通讯网络诈骗中,骗子们常用的“招数”你到底能不能见招拆招……

冒充公检法

犯罪分子冒充银行、通信运营商、广电、社保、医保等单位工作人员,以事主银行卡、电话、有线、社保卡、医保卡等具有消费功能的工具被冒用涉嫌洗钱、贩毒等犯罪为恐吓事由,之后冒充公检法等司法机关工作人员以调查核查为由,诱骗事主向所谓的“安全账户”转账打款,或者套取事主银行卡号、密码等重要信息,从而实施诈骗。

猜猜我是谁

犯罪分子获取受害者的电话号码和机主姓名后,打电话给受害者,让其“猜猜我是谁”,随后根据受害者所述,冒充受害人熟人或者上级领导。之后,编造其被“治安拘留”“交通肇事”或需要向他人送礼等理由,让受害者向指定账户汇款。

盗取、冒用虚拟身份诈骗

1、利用木马程序盗取对方QQ密码,截取对方聊天视频资料,熟悉对方情况后,冒充该QQ账号主人对其QQ好友以“患重病、出车祸”“急需用钱”“借钱”等紧急事情为由实施诈骗。2、犯罪分子使用QQ、







































哪里治疗白癜风病
哪儿治疗白癜风好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