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河县位于秦头楚尾,古称“南走巫夔,北通商洛,东扼均房,关南险奥,白河尤属襟喉。”这么说许多人不明白,对比陕西地图后就会发现(有人将陕西版图比作一个跪着的兵马俑),镇坪是这个跪俑的脚尖,白河就是脚后跟,是陕西的东南大门,过了白河出了省就是湖北郧县。由于人们对白河了解不多,甚至有人以为它归属湖北。 年10月中旬,我跟随省委网信办“绿色发展看陕南——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网络名人陕南行”采风团首次走进安康白河县,对这座群山环绕的小县城有了“陕西最立体的城市”的初认识,因来去匆忙,心里一直惦记着因故未能走一遭的桥儿沟。 适逢五一长假驱车西康高速,饱受了半日拥堵,终于在日暮时分抵达,朋友说,看桥儿沟最佳是夜景。 白河县城与陕南其他县城一样山多地少更加窘迫,所以要围着大山做文章,因此有了因地制宜的桥儿沟。桥儿沟是两座山之间形成一条沟,最早为流水行洪之用,因“地无三尺平”故被居民开发筑造住宅,一来二去从上至下,民居填满了一条沟。为了不影响雨水行洪,沟内建造了长春桥、观澜桥、邀月桥、临江桥等众多石桥,故名桥儿沟。 俯瞰桥儿沟图/ 微白河自古人们生活讲究临水而居,白河北邻汉江,是是汉江航道上的一处重要货物集散中心和商贸码头,“白河尤属襟喉”说明了它的重要性。因此各地商贾大家凿山建房,置家兴业,定居白河,给这里留下了璀璨的文化遗产。桥儿沟现遗留有卫家大院、衷家大院、耿家大院、罗家大院、长春寺、保善堂、魁星楼等民宅古刹,形成明清古建筑和现代建筑鳞次栉比,犬牙交错的状况,记录了昔日“小汉口”的繁荣。 桥儿沟局部图/ 微白河这条不到米的古街,有石阶步。别小看这曲曲折折,高低不平的一里多长的小街,其实是旧日汉水码头一段繁华的缩影,是明清时白河先民们生活的一段记忆,从层层叠叠,错落有致的建筑看,其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掌灯时分,不宽的街上行人匆匆,不时有出租车疾驰而过,店铺里音响叫卖声此起彼伏,节日的气氛裹挟在这片喧嚣当中。在一座青砖大楼和品字型马头墙之间,串串红灯映衬着一个隐秘老街,走进去不消片刻仿佛走进了历史,宁静就从这一刻开始。 此刻的桥儿沟婉约、妩媚,像一个披着红盖头的新娘等待着新郎去揭开她头上的盖头,婉约的含蓄让老街的小道因此曲折回旋,转身便是一景。漫步在石板铺就的小巷,青砖黛瓦马头墙,木门木柱方格窗,小桥流水假山石,斑驳光影话沧桑……一角边巴掌大的一块地方竟有一座古色古香的凉亭,顿时有了“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的意境。 桥儿沟局部图/ 微白河桥儿沟的整体走势由高向低,反之则应衬了“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的智慧。桥儿沟水流源出于龙岗山渗出的泉水。行走于清幽的桥儿沟,一年四季水流不断,水声潺潺,清新于耳。沿沟或有冬暖夏凉的龙井、温泉、石板泉、香泉、福泉等众多幽深古井,也有许多居民自行在厨房开辟的凿壁泉眼,终年清澈见底,不增不减。人与自然相互呵护,相互给予,谱写了和谐篇章。 桥儿沟建筑外立面图/ 微白河入则宁静,出则繁华在桥儿沟最为鲜明,与滚滚红尘只差一个转身便是年的缘分。桥儿沟与方方正正西安城的小街巷自然没法比,随山就势,因地制宜就成为这里的特色。为节省空间,两邻界墙外不足一米的巷道不仅方便主人拾级而上,还给观赏者留下遐想的通道;一些大院老宅不经意会向后退缩,门户偏转,留下大气、包容和含蓄。所有的建筑给人一种随意的洒脱,不是刻意为之却又恰到好处,长长的古街留下了不尽的遐思,细细品来耐人寻味。 一个细雨霏霏的午后,一位身着古装撑着油纸伞的美女款款而来,在那个古意盎然的凉亭间内打望,左顾右盼;石桌上一方木质小茶海中,一杯冒着热气的瓷杯里氤氲着陕南特有的茶香;湿漉漉的石板路有了诗一般的意境,小巷的另一头响起货郎的梆子声……静静的小巷等着你的到来。 桥儿沟衷家大院图/ 微白河旅游路线: 一、自驾:西安——西康高速——安康——十天高速——白河,全程公里; 二、火车:西安——旬阳或安康转车——白河,下车乘公交; 三、汽车:西安城南客运站乘客车至白河,下车乘公交。 信息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