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31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丝绸路”之源“鎏金蚕”之乡

——“鎏金铜蚕”与安康开放发展论坛举行

  陕西农村网-陕西农村报安康讯(记者李孝清)12月18日,“鎏金铜蚕”与安康开放发展论坛在安康高新创业中心市委会议厅举行。旨在搭建学习、探讨、交流平台,来自全省的专家、学者,以及文化、企业界人士,齐聚安康,共同挖掘“鎏金铜蚕”深邃的历史影响与现实意义,探求安康开放发展新的实践路径,推动安康更快更好地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安康市市长赵俊民致辞

  据了解,陕西是丝绸之路的起点,安康是陕西镶嵌在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生态分水岭上的一颗璀璨明珠,独特的自燃环境造就独特的资源禀赋,素有“生物基因库”和“天然中药材之乡”之称,是闻名全国的优质绿茶、烤烟、魔芋和蚕桑基地,是全国最大的自然富硒区。在明、清时期,即以兴桑养蚕为富民之道,成就了“棉桑遍野、男耕女织、富甲全境”的盛景。

安康市市长赵俊民致辞

  安康市市长赵俊民在致辞中讲道:历史上子午道连接丝绸之路、汉江水融通八方商贾,安康丝绸、茶叶、中药材等丰富物产除了作为国家贡赋,还通过古丝绸之路远销西域、波斯等地,“鎏金铜蚕”就是安康历史上开放经济与人文交流的有力鉴证。

陕西省文物局局长赵荣致辞

  安康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距今约年前的战国时期,秦、楚争霸,秦夺取汉江中上游属地,在安康设“汉中郡”,始置“西城县”。历史上汉江黄金水道通江达海、商埠繁华,秦巴茶马古道纵贯南北、互通有无,安康成为早期宗教的重要策源地和明清移民的重要移入区,清“湖广填四川”更造就了这里“十家九客”的独特移民文化。安康境内现存大量人文始祖遗址,上古先民农耕渔牧历史悠久。

陕西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苏园林致辞

  自“十二五”以来,安康以招商引资推进开放发展,累计引进项目余个,到位资金多亿元,28家世界和中国强企业投资安康发展;与国内外多个城市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与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等一批科研院所达成战略合作项目。目前全市有1.2万多名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和留学生,在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传唱着安康好声音。

鎏金铜蚕与安康开放发展论坛由安康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罗雪剑主持

  在党的十九大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今日安康也站上了开放发展新的历史起点,将紧跟“一带一路”建设和陕西“从内陆省份向开放前沿转变”的步伐,抓住开放发展历史机遇,认真对标五新战略任务,紧扣“追赶超越、绿色崛起”总纲,坚持“发展为要、生态立市、开放兴市、产业强市”实施路径,加快建设休闲养生“秦巴明珠”生态旅游城市和西北生态经济强市。

鎏金铜蚕

  安康市政协原副主席、安康历史与考古著名专家李启良介绍说:5月1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提到,中国陕西历史博物馆珍藏的千年“鎏金铜蚕”,见证了多年前先辈开辟丝绸之路的历史。丝绸贸易是丝绸之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标志,鎏金铜蚕是丝绸贸易的见证,他集中体现了汉水中上游地区汉代蚕桑事业的盛况,以及丝绸在对外贸易中的重要作用。

安康蚕茧丝绸安康宝业丝绢

  据悉,在汉代时期,蚕桑就是安康当地农业经济发展的组成部分。两汉时期,安康的蚕桑事业蔚成风气。西汉末期,中央政府在西域设立安西都护府,结束了匈奴在西域的统治,丝绸之路上商旅的安全得到保障,中国对外经济文化交流逐渐臻于兴盛。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大潮中,安康将积极努力,奋发向上,以鎏金铜蚕所反映的伟大历史精神和内在高贵潜质,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再创辉煌。

安康丝绸制品

  截至目前,全市现有桑园面积70.5万亩,其中使用面积为40.5万亩;全市年发种量20.5万张,张种产茧量40公斤,年收购蚕茧吨,蚕农年销售收入3.7亿元;生丝年产吨,产值10亿元,出口创外汇达万美元,是贫困家庭通过养蚕实现脱贫致富的新途径。

赞赏

长按







































中科治白癜风疗效更显著
北京中科医院是怎么样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