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之前很少有人意识到,在抗日战争后期,地处陕南秦巴山区腹地的安康,特别是安康(五里铺)军用机场,竟有过如此辉煌的时刻。 挖掘和保留这段历史,并将之公布于世,让外界再一次用全新的眼光审视安康的,正是韩天善。 这位从安康走出去的独立制片人,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这个历史节点,用他精心筹备的与央视合作的五集电视纪录片——《中国抗战航空前哨——陕西安康军用机场探秘》,作为献给故乡和祖国的一份厚礼。 走近英雄之城 这里面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年冬,挪威人卡尔·莫特森从挪威来到中国,拍摄了中国北京、上海、陕西、香港等地的风土人情和人文地理。年,他将这部彩色电影纪录片《彩色影像》在欧洲公映,轰动一时,让世界第一次看见了彩色中国。 这部充满传奇色彩的纪录片,就有20分钟关于老安康的彩色影像资料。其中对安康风土人情和地理风貌的反映,尤为生动和精彩。尤约翰当时是纪录片里的一个小男孩,在安康度过了快乐的童年时光,对中国特别是安康有着深厚的感情。半个世纪后,卡尔·莫特森的孙女柔嘉丽,将唯一留下的电影拷贝,送给尤约翰精心收藏。 年10月9日,在韩天善的帮助下,77岁高龄的尤约翰,将这部中国首部彩色电影拷贝和年的《古金州八景全图》捐赠给了安康博物馆。韩天善说,这次捐赠的物品中,还包括了尤约翰在挪威自费出版的一本画册,里面有多幅关于中国的珍贵照片,其中就有10多幅安康军用机场的。 最初韩天善也没太在意。年5月,因为他的三集电视纪录片《中国安康老城影像》,要在中央电视台做一个两集的讲述节目,谈合作的时候,他认识了著名学者、中国战略与管理研究会副秘书长刘序盾。刘序盾对彩色老安康非常感兴趣,称赞他的纪录片将会对中国近代史研究和未来中国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力。无意中提到安康机场时,军人出身的刘序盾说,这是一个很好的选题,建议韩天善专门做一个纪录片方案报到央视。 为了给央视拍这部纪录片,韩天善开始有意识地搜集安康军用机场的资料。从北京回来之后的一个多月,他准备了五集电视纪录片《中国抗战航空前哨》的文本和故事梗概。央视对他的选题非常重视,专门约韩天善去洽谈。恰好年就是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央视决定以韩天善为主创,挖掘相关资料拍成纪录片。 韩天善为此又专程联系尤约翰,希望他能在这现有的10多幅照片之外,再提供一些有用的东西。尤约翰一口就答应了,动员他在中国台北、美国、挪威和其他国家的朋友,一起帮忙来找。 年秋天,尤约翰帮忙搜集的资料陆续汇集到了韩天善手上。“央视的人看了都大吃一惊,他们没想到关于抗战航空能有这么多罕见的照片,而且资料这么齐全,连人名都能对号入座。”韩天善回忆说。 至此,韩天善将自己与安康军用机场紧密联系了起来。也正是从这时候开始,他走进70多年前的老安康,来探秘他后来将其定位为“英雄之城”的这座陕南小城。 填补安康抗战史空白 拍安康抗战机场,首先要对它有一个定位。 韩天善介绍说,安康紧靠重庆,自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后,日军对重庆进行毁灭性的大轰炸,日机必经安康上空。如果遇上重庆大雾天,日机返回时不能带弹降落,就会把炸弹全部投到安康。抗战时期陕西共有6个军用机场,安康机场是战略地位最重要,也是规模最大的军用机场。 五集电视纪录片《中国抗战航空前哨》,反映的是二战期间中国战场上,美国“飞虎队”及中国空军在安康机场的抗战往事。 年3月,美国总统罗斯福下令扩编美国陆军第十四航空队。同年8月,罗斯福批准陈纳德为“中国空军参谋长”。陈纳德将军率领美国空军第十四航空队第队,先后有第3、驱逐机大队,第8、33、81战斗中队,装备有世界最先进的P-61“黑寡妇”战斗机、B-17“空中堡垒”轰炸机等数百架战机,驻守安康军用机场。中、美空军并肩作战,痛击日军,有力地保卫了国民政府陪都重庆。 韩天善介绍说,安康军用机场始建于年春,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命名“中国空军第五十九航空站”。曾驻守过中、美、苏等国的空军将士0多人,停靠“二战”世界最先进的P-40、“黑寡妇”P-61、B-29等战斗机、轰炸机多架。由安康机场起飞的战斗机,还多次护航其他机场起飞的轰炸机,对日本首都东京进行轰炸,极大地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士气。抗日战争后期,安康军用机场充当了中国航空的最前哨阵地,成为中国空军的大本营,战略地位极其重要。 许多二战时期赫赫有名的人物,都曾在安康军用机场留下足迹。中国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将军、美国“飞虎队”队长陈纳德将军,都曾亲临安康指挥对日作战。中国空军的“灵魂人物”高志航,在河南周家口牺牲的前夜,曾在安康机场迫降;“战斗英雄”王延周在安康机场锻炼成长,先后击落多架日机及一架大型运输机,击毙7名日军将官,震动全国。正因为安康战略前哨地位十分重要,多次遭受了日军飞机的狂轰滥炸。韩天善说,据统计,从年7月至年1月4日的6年间,日军飞机轰炸安康共18次,出动飞机架次,炸死无辜平民余人,炸伤多人,毁坏房屋不计其数。 然而,由于某些历史原因,安康军用机场这一段壮烈而辉煌的历史,至今鲜为人知,历史教科书上也是难觅踪影。韩天善说,他的初衷就是要还历史一个真相,填补安康抗战史的这页空白。所以,拍摄时他还准备邀请美国陈纳德将军夫人陈香梅,以及曾驻守中国安康航空基地第队的美国军人的后裔们出面讲述,还原陈纳德将军以及“飞虎队”在安康军用机场生活和战斗的英雄事迹,首次向世人揭秘这一段尘封已久的往事。 五集电视纪录片《中国抗战航空前哨》,已被中央电视台评审委员会通过,列入央视年重大抗日题材播出。 让外界重新定位安康 拍摄制作关于安康的纪录片,韩天善已经不是第一次。 当初拿到卡尔·莫特森《彩色影像》的电影拷贝时,他就把无声的电影纪录片做了后期处理,进行修复和编导,以《彩色老安康》为名出版发行。随后,他的三集电视纪录片《中国安康老城影像》,以彩色老安康影像资料为切入点,跨时空再现了汉江上一座老城的历史沧桑巨变。而此次的五集电视纪录片《中国抗战航空前哨》, 为做好这次的纪录片拍摄,韩天善专门准备了一个陈列室。在这个位于汉滨区新城办事处的陈列室里,展出国内外征集来的珍贵实物50多件,老机场照片多幅,目前已接待了多名参观者。 韩天善说,陈列室是为了给中央电视台拍摄《中国抗战航空前哨》提供场景。纪录片由他和央视联合摄制,但他始终坚持的一点是,版权必须在陕西。到时除了安康,他还想到美国、俄罗斯、挪威、中国台湾进行采访拍摄。现在已经陆续拍了三分之一,力争在9月底完成。这次联合拍摄,央视派出了最强的团队,一定要拍成一部精品。 作为安康人,韩天善对安康的感情不言而喻。他说,拍《彩色老安康》、《中国安康老城影像》和《中国抗战航空前哨》“三部曲“纪录片,能在中央电视台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立项拍摄和播出,十分难得。他的目的,都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安康,让安康走向世界。包括这次做抗战选题,他也有自己的计划:第一步,在中央电视台播出,让世界知道安康,了解安康人民为抗战做出的巨大贡献;第二步,挖掘整理安康珍贵的抗战资料,力争填补中国抗战史上的这段空白;第三步,把安康抗战航空做成一个永久性的纪念馆或博物馆,让下一代铭记历史,缅怀先烈。 最后他笑谈:“在建陈列室之前,是我一个人在战斗。所以我特别感谢安康日报社社长张思成和汉滨区新城办党委书记李家强。是他们的胆识、担当和大力支持,才有了这个宣传和传承的平台,让大家都来了解安康抗战的那些事情,引起人们的广泛 “安康是一座英雄之城,我们应该打这个名片,同时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增加安康的知名度和吸引力。”韩天善说,越走进历史,他就越爱安康。每一个安康儿女,都有责任和义务将70年前老一辈遭受的苦难经历,把安康人民奔赴抗日疆场,英勇抗击日本法西斯暴行,用血与火铸就一座英雄之城的光辉历史,记载下来告慰故人,警示当代,激励后者。 (来源:安康日报)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