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一年一度的端午佳节,受“闰四月”的影响,今年比去年端午整整推后了18天。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今年的端午节,也是本世纪最晚的三个端午节之一。本世纪最晚的三个端午节,分别在、和年。三者端午均为6月25号。 节日由来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端午节的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揉了多种民俗,节俗内容丰富。扒龙舟与食粽是端午节的两大礼俗,这两大礼俗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总的来说,端午节起源于上古先民择“龙升天”吉日祭龙祖,注入夏季时令“祛病防疫"风尚。 年的今天,我们仍然团结一心,共抗疫情。 传统习俗五月自古被视为忌月,称为恶月或毒月。端午节这天为一年中最毒。《奉天通志》上说:“五月属午,五日为端午,二午相属为火旺之相,过旺则为毒。” 五毒月,古人那些压禳的“姿势”采艾草“五月五日采艾,治百病。”端午这天可采艾草、菖蒲悬挂在门上。这天采的艾草,气味和药性都是最好的,放些艾草在家里,可以煮水洗澡祛寒湿。 点雄黄成人在饮雄黄酒的时候,用指头沾几滴,涂在小孩的额头、鼻子、耳朵上,可防蚊虫叮咬。或是在小孩额头上画一个"王”字,一借雄黄驱毒,二借猛虎壮威镇邪。 拴五色丝线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五方五行的五种颜色"青、红、白、黑、黄"被视为吉祥色。端午以五色丝线系臂,曾是很流行的节俗,孩子们要在手腕脚腕上系上五色丝线以驱邪。传到后世,即发展成如长命缕、长命锁、香包等许多种漂亮饰物,制作也日趋精致,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 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古代龙图腾祭祀的节仪。龙舟最初是用单木舟上雕刻龙形的独木舟,后来发展为木板制作的龙形船。在过去,人们祭祀龙神时气氛很严肃,多祈求福佑、风调雨顺、去邪祟、攘灾异、事事如意。在湖北的屈原家乡秭归,也有划龙舟祭拜屈原的仪式流传。 五月又是明媚的,新绿昭昭,榴花照眼吃粽子端午食粽,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习俗。粽的主要材料是稻米、馅料和箬叶(或柊叶)等,其花样繁多。由于各地饮食习惯的不同,粽形成了南北风味;从口味上分,粽子有咸粽和甜粽两大类。端午食粽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已成了中华民族影响最大、覆盖面最广的民间饮食习俗之一,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吃咸鸭蛋端午时很多地方都要吃咸鸭蛋,粽子里也爱包上一枚咸蛋黄,这是古人留给我们的“端午驱邪”一宝。端午吃粽子,但糯米却是最不容易消化的,而蛋黄油色黄入脾有消积化食的作用,治疗小儿因热积食有很好的效果,正好可以化解糯米带来的消化困难。 吃苋菜端午节这天吃粽子、咸鸭蛋,炒苋菜,谓吃了苋菜永不忘“汉”,抒发一种爱国思绪。 历史悠久的端午节文化内涵丰厚,堪称中国的“诗人节”“体育节”和“卫生节”。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旧的习俗也在不断地发生着衍变,今年更是因为疫情原因显得尤为特殊。在保留传统习俗、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新时代的我们还有哪些方式可以纪念这一天呢? 今年的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开幕式暨屈原故里端午祭就首次采用了现场+“云上”的方式举行,数以百万计的中华儿女通过现场10多个媒体平台的网络直播,在“云端”共度佳节端午。直播还同步开设了“中国端午习俗展——屈原故里云上展馆”等多项“云上”活动,让网友找到参与传统节日的新方式。 不仅如此,各地的“云观赛”龙舟比赛、“云旅游”大直播等活动也已加入端午“大礼包”,如果假期内没有出行计划的话,也可以足不出户“云”过节哦! 端午安康中国传统节日纪念·屈原 图文/黄婷婷 来源/德育处 审核/办公室 编辑/张强 欢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