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图片了解详情↑↑↑ 金 州 播 报 一件文物,一段历史,它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通过它,我们能跨越时空,感受沧海桑田,了解社会变迁。今天我们就走进安康博物馆,邂逅“镇馆之宝”西周青铜器——史密簋,一起来了解它的前世今生。 走进安康博物馆,进入到第二展厅“脉源安康”,我们就会在第二单元“方国史话”的陈列柜中看到被称为“镇馆之宝”的国家一级保护文物西周青铜器——史密簋。这件史密簋是在年出土于汉滨区关庙镇王家坝遗址。 安康博物馆馆长施昌成:现在的金星村,有一位叫王金富的老农民,他在汉江河边种河滩地的时候,遇到一个很大的土块,然后用?头敲击之后,看着锈迹斑斑的,于是拿到汉江河边去清洗,最后发现是个铜器。 史密簋通高11.65厘米,口沿外径20.5厘米,敛口,垂腹,簋耳和底座残缺且簋身有残破。初见此物,觉得除了岁月在其身上留下的痕迹外,并无旷世奇宝的感觉。施昌成告诉我们,这件史密簋的玄机在于内底铸有93字铭文。 安康博物馆馆长施昌成:总共是10行,每行9个字,有重文一(字),合文二(字),这件青铜器是目前我们汉水中上游地区发现的铭文最多的一件青铜器。 铭文的内容记载了西周中期周王朝派当时属于陕南的两个将领师俗、史密讨伐东方诸侯的史实。 安康博物馆馆长施昌成:结果师俗和史密共同打赢了这场战争,回来受到周天子的褒奖,于是史密为他死去的父亲做了这么一个簋,把这件事情记录在这上面,作为一种荣誉,光宗耀祖,传之久远。 文物的价值就在于,它可以带着我们,穿越历史隧道,了解当时的历史。史密簋的93字铭文不仅可以告诉我们当时西周的政治社会制度,还可以反映出当时安康地区的经济文化水平。 安康博物馆馆长施昌成:这就说明我们安康这个地方军队的战斗实力是非常强的,在很早的时候在周朝的时候,一直都是擅长用武的,能提供强大的战争的动员能力和保障能力,说明我们这里的经济文化当时还是非常发达的。 施昌成说,这枚史密簋可谓命运多舛,先是被发现者差点当作废铜烂铁卖掉,后来又被文物贩子四处倒卖。当时刚刚大学毕业,只有21岁的施昌成跟着老馆长四处寻宝,最后在公安部门的配合下,国宝史密簋才被安康博物馆收藏。 安康博物馆馆长施昌成:通过几个月的艰苦努力,半夜就跟着公安一块,出现场,可以说是千辛万苦吧,惊心动魄都不为过。 史密簋的发现,当时在全国掀起了一股研究西周历史的热潮,为研究西周与西南夷及其东方国家的关系提供了真实的史料,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历经磨难,国宝得来不易。施昌成说,这是自己走上工作岗位后接触到的第一件文物,是他开始身担文物保护使命的见证。 安康博物馆馆长施昌成:在我的眼里,每一件东西都是国宝,所以在日常工作中,特别在文物保护方面,要用心去做,要认真细致。同时我们要挖掘,这所有文物背后的故事,讲好安康的故事,保护好所有的文化遗产,让所有的文化遗产在安康现在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感谢您 新朋友:点击题目下方蓝色字, 老朋友: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新闻、。欢迎给我们提供有价值的新闻线索,节目播出后有礼品送出。 商业推广。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