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日报》原标题: 掘池引“水”筑渠导“水” 安康高新区金融聚能给力发展裂变 ★记者6月21日从市政府在安康高新区召开的安康市暨高新区银企对接工作会议上了解到,1到5月,安康高新区生产总值、规上工业企业总产值、规上工业增加值、社会零售总额均已达到时间节点要求,财政总收入增长93.9%,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继续保持高于全市10个百分点以上。 ★★在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的情况下,安康高新区经济运行保持高速增长,经济指标一路飘红,产业集群势能充沛,项目建设大干快上,城市建设快速推进,科技和金融等主要带动领域改革创新势头强劲,并呈现裂变式动能爆发,对拉动全市“双过半”和完成全年追赶超越既定目标,产生了极好的示范效应。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安康高新区以创新金融服务手段、构筑金融服务平台为抓手,把“资金池”建设作为入园企业融资难、园区金融企业放贷难“两难”问题破解的关键,一方面掘池引“水”,一方面筑渠导“水”,让资金池有活水来,池内水能导流得出,让水流动起来,蓄势聚能做功,产生新的发展动能。 ★★几年来,安康高新区认真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安康高新金融服务集聚区建设的意见》,解放思想,敢行敢试,为创造绿色金融提供优越条件,园区先后入驻金融企业14家,其中农发行、长安银行、工行、农行、建行、中行、邮储行、人保财险公司和人中寿险公司等分别在安康高新区设立服务网点,目前发投财富中心、农商行大厦等金融区标志性设施加快推进。同时,依托安康高新集团强大的国资背景,组建了融资租赁、中小企业投资服务、财信担保和典当公司。这些融资中间体,已为园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支持10余亿元,一个结体多元、聚合力强、金融科技创新力持续的融资体系正在有力形成。 ★★纵观几年的创新发展,安康高新区的融资服务之所以能够刺激和保障园区综合发展,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充分运用财政政策标杆和国有企业市场开拓能力,找准政府站位,不缺位、不包办、不甩手,用优势政策保障和市场效益机制为银企合作背书,有效解决好银企间信息不对称、征信不规范、贷款和放款“双难”等问题,让金融活水能引进来也能流出去。几年来,安康高新区积极推行金融顾问制度试水,在企业和银行间建立一对一精准金融帮扶。此次对接会上,27家企业与相关金融机构达成合作意向、贷款意向近15亿元。 ★★在具体金融服务中,安康高新区积极搭建银企平台,实行信息与合作平台化,在供与需间架起可靠桥梁。脱胚于安康高新区国有企业肌体的三支基金,也在积极有效发展中。安康高新技术新产业引导基金支持企业股权投资、产品研发、流动资金周转等;安康高新技术新产业发展专项基金,用于安康高新技术企业实行贷款贴息、以奖代补、设施配套、标准化厂房租金补贴等;安康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基金用于成长性好、创新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的“瞪羚企业”进行风险投资,支持企业发展壮大。既着眼于优势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也着眼于发展企业的做大做强,既看重航母型企业、龙头型企业,也推拉舢舨型、快艇型企业快速走,良好融资服务的引擎效应得到充分发挥。 ★★在安康高新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公司、市财信担保安康高新分公司、安康高新融资租赁公司自年以来,先后为涉农、循环、科技创新型企业提供转贷资金4亿余元;为43家企业提供担保额近5亿元,在保余额2亿余元;为5家企业提供租赁融资近2亿元。已经设立运行的安康高新区创业投资基金、安康高新区创新创业贷款担保基金,对科技孵化器、众创空间、小微企业发展起到了明显的促推作用。 ★★加快健全完善安康高新区金融布点布局,不断拓展银企、政企、银政合作空间,努力在安康高新区发展的优势领域和重大关键产业链,如健康养老产业、重大项目土地收储、枢纽性基础设施等,进一步优化金融服务环境,提高服务水平和能力,是安康高新区紧盯的下一步目标。目前,安康高新区已入驻机关事业单位30余家,企业余家,常住人口已近12万人。“十三五”末,安康高新区预期常住人口达到20万人,是人口仅次于江南老城的城市新区,这些都为安康高新区的聚合发展、提升发展提供了可资展望的前景。要素向中心聚集,在这样的前景下,安康高新区金融服务的改革创新发展、科技金融的发展、绿色金融的发展,都将继续起到引导全市的作用。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