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的历史文化底蕴浓厚,春夏秋冬四季的饮食、居住、节庆、民间技艺、音乐舞蹈、休闲娱乐各不同。 让小乐子带大家走近上海松江民俗地图系列推文,感悟春的盎然、夏的热烈、秋的丰硕、冬的深沉! 上海民俗地图之四 冬藏安康 时至岁末,除旧迎新。每到腊月,民谣“廿三送灶,廿四扫除,廿五牵(磨)粉,廿六装(蒸)糕,廿七献土地,廿八过时节,廿九三十等过年”概括了松江年末的岁时行事。家长忙于为家人购做新衣,采购年货,送灶神,大扫除,换春联,贴年画,蒸米糕,做美食祭祀天地祖先,处处洋溢着浓浓的视觉年味和味觉年味。人们休闲娱乐,养精蓄锐,争取明年有一个更好的收成。张泽羊肉 张泽地区水草肥美,农家多养羊。民间传说,元代松江府达鲁花赤(即最高行政长官)沙全,为提高羊肉的烹饪技艺,选址张泽举行蒙汉羊肉烹饪大赛,并亲自担任主评。赛后,他把蒙汉烹饪羊肉的技艺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烹制出南北风味兼备的张泽羊肉,因此,沙全被列为张泽羊肉技艺第一人。正宗的张泽羊肉,须用一年龄的骟羊为原料,故少膻味。加工方法以白煮、清炖为主,肉嫩、味鲜,肥而不腻。如烂糊羊肉,用老浓汤慢火炖成,保证羊肉原汁原味。近年来,又新增红烧、椒盐、红闷、扎羊肉等新品种。开设了羊头、羊脚、羊尾、羊内脏一应俱全的全羊席。张泽乡民有早起到镇上吃羊肉,喝烧酒的习惯。一碟白切羊肉壶烧酒,快活似神仙,故当地有谚云:“吃羊肉烧酒,靠神仙码头。”特别在三伏天、三九天民间认为是羊肉进补季节,镇上大小羊肉店从早到晚生意火爆。随着张泽羊肉的名气越来越响,冠以张泽羊肉招牌的羊肉店纷纷在苏州、上海市区、松江区等沪郊各区内开张营业,粗略统计已有百余家。年,张泽羊肉技艺入选松江区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水族舞 清代起,水族舞流传于松江浦南叶榭等乡村。表演者身挂鱼、龟、蚌、螺、虾、蟹等造型道具,模仿水族动物舞蹈。以大鲤鱼为中心,踏着锣鼓点舞动,表演“对虾戏水”“蟹追田螺”“鱼跃龙门”等舞蹈。过去主要在迎神赛会、祈雨禳灾等大型祭祀活动中表演,也为民间喜庆活动助兴。水族舞表演队伍庞大,场面壮观。除主角大鲤鱼外,一般另配八条小鱼、八条鳗鱼、八只虾、八只蟹、八只螺、八只蚌。道具用竹制骨架,用布糊面,根据不同的动物特性作彩绘处理。大鲤鱼长一丈有余,分四节,四人配合表演。蟹的螯、脚都可活动。鳗分六节,状似布龙。虾的头、尾、脚、须均能摆动。田螺的盖可上下开启,蚌可闭合开关。小鱼为三段竹编,绘成四鳃鲈鱼,中段一杆托身,头尾二段用竹片连接,表演者一手执杆,一手抽动二根竹片,鲈鱼即可头尾摆动。年,水族舞经挖掘整理恢复,先后多次参加各种民间灯会和民间舞蹈、民间器乐曲艺交流演出。年,松江民间舞蹈水族舞项目被公布为第一批松江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保护单位是松江区叶榭镇文化体育服务所。余天成堂 余天成堂药号创建于清乾隆四十七年(年)。创始人余游园,以“天禄同寿、成德长生”之意为店名。以“道地药材、修制务精、货真价实、童叟无欺、名医坐堂、治病救人”为办店方针。据《上海医药志》:余天成堂“自设制药工场,研制丸散膏丹、花露药酒。主要产品有全鹿丸、人参再造丸、行军散、脑砂膏、首乌延寿丹、辟瘟丹、肥儿八珍糕、风湿药酒、驴皮胶以及防暑饮料金银花露、地骨皮露、荷叶露等”。余天成堂以民间验方生产丸散膏丹,精工细作,绝不偷工减料或以次充好。知名产品有十余种,其中全鹿丸、人参再造丸对治疗脱力、腰酸背痛效果好,每到农忙时节,特别畅销,有邻县农民特意赶来购买。脑砂膏则对治疗疮疾有特疗。年,余天成堂校订成《丸散全集》三卷和《丸散膏丹全集》一本,其中记载秘方种,凝结了百年余天成堂前辈的心血。▲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余天成堂(图中白色三层楼) 年,余天成堂改建为三层楼的商店,经营参茸、补品、中成药、西药和医疗器械,设有医保定点零售药房,开设中医坐堂门诊和中药配方部及中药煎药部,集购药、就诊、配方、代煎送一条龙服务。年,余天成堂被命名为“中华老字号”特色商店。年、年,余天成堂传统中药文化项目先后被公布为第一批松江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第二批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保护单位是松江区供销合作联合社。腊八粥 农历十二月初八日,相传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日。人们多在前一天剥好果仁,以糯米、大米、芸豆、豇豆、花生、菱角、栗子、枣子等八种原料,在初八天亮前熬煮成粥。用粥祀祖先,供佛,分送亲友。分送腊八粥有规矩,不可以迟过中午时分。当天,松江西林寺等寺庙煮腊八粥,分送给施主。祀灶 年末祀灶,松江人称为“送灶”,时在腊月廿三日或廿四日。相传,这时,灶神要上天庭奏明人间善恶事,故祀灶必用胶牙糖,形如元宝,也称元宝糖,粘住灶神牙口,不让他说人间过失。一般送灶的祀物有:元宝糖一颗,慈姑两只,荸荠四只,柿饼一碟,糯米小圆子一碗,清茶一杯。黄昏时,家主在灶前点香烛,焚烧“元宝”,磕头祭拜。然后将灶前放油盏的竹架当作轿子,请灶神“上轿”,再用小糖粒粘住灶神的嘴。把灶神移到庭院,搁在地上,用火焚烧,不时地加些冬青、柏枝,发出“哔哔剥剥”的响声。俗以为响声越大,火越旺,越吉利。灶神烧掉后,意指已经送上了天。除残、蒸糕 松江人有每年春节前搞卫生的好传统。送灶以后,家家大扫除,俗称“掸烟尘”。人们在竹竿上扎上稻草或鸡毛掸,掸除屋顶墙角蛛网灰尘,洗净门窗,擦拭桌椅,洒扫庭院,里里外外收拾得干干净净。大扫除后,理发、沐浴是必不可少的。从前,家中大多没有洗澡条件,松江城内的澡堂人满为患,加班加点以满足顾客需要,直到大年三十。除夕前,家家蒸米糕,作为年节食品。“糕”与“高”谐音,人们图的是年年高的好兆头。有方形的“方糕”,圆形的“桶蒸糕”;有豆沙馅、百果馅和无馅白糖等。如今,松江米糕多商品化生产,各糕团点心店常年有售。腊月起,在各农贸市场多有农民出售自制的米糕。春联、年画 除夕前,家家剪窗花,换春联,贴门神,商家大户张灯结彩,满目视觉上的年味。按习俗,送灶后方可换新春联。文才与书法俱佳的文人成为大红人,忙着为大家写春联。后来印刷业发展,机印春联价廉物美,成为首选。人们在选购春联的同时,还要买年画,传统年画有:天宫赐福、文武财神、榴开百子等。上海开埠后,有西洋马戏年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流行反映时代风貌的年画。腊月间,年画市场人气极旺,市民喜欢山水风光年画,农民喜欢色彩鲜艳的戏剧年画。20世纪80年代起,流行挂历。21世纪起,年画、挂历渐少,仍流行贴春联。文化部门每年组织书法家到农村为农民写春联、送春联。年夜饭 年卅(年三十)的晚饭,称“年夜饭”。子女都回家与父母团聚。家家菜肴丰盛,满满的舌尖上的年味。年夜饭的菜肴有讲究,如全鱼,称“年年有余”;笋干烧肉,称“节节高”;酱蛋,称“元宝”;没有切断的腌菜,称“长梗菜”;发芽豆,称“玉如意”;炒塌棵菜,寓意“塌滑顺利”;粉丝为“长寿”,菠菜为“甜蜜”;由蛋饺、肉丸子、鱼丸子、肉皮等熬成的是“金银元宝汤”。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畅叙亲情,共祝平安,其乐融融。平时不饮酒的这时也会饮上一盅,孩子们也被破例允许喝酒。21世纪起,城镇居民流行到饭店吃年夜饭。知名饭店被预订一空。除夕前半夜,大多无人入眠,称“守岁”。半夜子时,家家燃放爆竹鞭炮、烟火,爆竹声震耳欲聋,焰火火树银花,营造出一年一度民间最热闹、最壮观的喜庆场面。大年初一 大年初一,早起燃放爆竹、鞭炮,称“放开门炮”,然后到寺庙“烧头香”。男女老少换新衣、新鞋帽。早饭以糯食为主,如糖圆子、糖年糕,取甜蜜、团圆、年年升高的好口彩。亲友间相互拜年。熟人相见互道“恭喜发财”。近郊农民大多上镇看热闹,市民多出门逛街消遣。大人们领着小孩,到松江的岳庙观看新年应时杂耍,如敲钹子说书、跑江湖卖拳头、木偶戏、变戏法、耍猴子、唱小热昏卖百草梨膏糖、拉洋琴卖糖、看西洋镜、拉洋片。或购买玩具,如气球、小刀枪纸面具、地黄牛、拉铃、小胡琴、短笛等,而供助兴的花炮、花筒掼炮、小炮仗等节日烟火也应有尽有。捏粉人、吹糖佛、套无锡泥人、转糖盘等玩耍花样不但吸引了孩子,大人也看得津津有味。各种小吃也是名目繁多,如油豆腐粉丝汤、馄饨、生煎馒头、烧卖、牛肉汤、甜酒酿、热豆腐干、豆腐花、黄连头、棉花糖、冰糖葫芦等。“文化大革命”起,岳庙内的热闹场景消失。近年来,亲友团聚、逛商场、看戏或看电影,外出旅游等成为人们过节的主要活动。接财神 旧时,正月初四夜,所有商家店铺“接财神”。当天,渔行的活鲤鱼生意特别好,街巷中也有活鲤鱼叫卖者。鲤鱼与“利余”谐音,鲤鱼又称“元宝鱼”,故初四夜接财神必用鲤鱼。接财神是商界一年中最隆重的祭祀活动。店家在店铺门面左右悬挂店牌灯笼,在客堂正中张挂五张财神彩像,长条供桌前围上绣花红绸桌围,桌上列蜜枣、桂圆等精细干果,以猪头、鲤鱼、雄鸡为三牲。雄鸡颈上围一圈红纸,嘴中衔青大蒜一支。供桌上置菜刀一把,上粘一小方红纸。在活鲤鱼的腹部两侧及两眼贴上元宝状小红纸,用红线系住背刺,悬于梁上,鱼头朝里,意招财进宝。此外,供桌上还放置本店经营的主要商品。黄昏起开始祭拜,拜毕,老板请伙计吃“五路酒”。待到子时,放爆竹,迎接财神。年后,接财神活动消失。20世纪80年代起,在个体、私营、合资企业等企业中开始恢复,与传统做法不同,形式五花八门,各行其是。大多在财神像前烧香,到半夜零时,争相燃放爆竹、鞭炮、烟火。吃年酒 亲朋好友在年头上互访,以好酒好饭招待,称吃年酒。亲友上了门,东家先端出泡了爆米花的糖汤水,再拿出自产的香瓜子、南瓜子、炒蚕豆、芝麻糖等。如开饭时间尚早,定会请客人先吃些糯食点心填饥。年酒总要摆上二三桌,主菜基本上在除夕前已做好,钵头里盛满了油豆腐嵌肉、百页包肉、红烧肉、红烧肥肠、酱鸭、整鸡等硬菜。肚肺白菜粉丝汤、白菜炒肉丝等则需主妇现做。喜欢喝酒的人家,多以自酿的糯米黄酒待客。平时不喝酒的会在节前买上一二甏黄酒。菜不论好坏,酒一定是备足的。男人们喝酒聊天,谈天说地,聊得最多的话题当然是去年的收成和新年的打算。女人们不喝酒,吃完饭就团在一起说家常,叽叽喳喳交流彼此的家长里短。年酒喝的是亲情,家族的亲情在一年一度的年酒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凝聚。从前,城镇居民相互拜年,或留饭,或不留饭,兴师动众吃年酒不多见。近年来,逐渐流行春节期间聚餐,大多不在家中,图方便,上饭店。原来饭馆业在春节期间生意清淡,现在成了旺季,许多口碑好的酒菜馆人满为患,需预订。上海松江民俗地图 (一)春播希望 (二)夏耕禾苗 (三)秋收硕果(内容来源:上海松江民俗地图) —END—您的点贊??是对我们的最大鼓励??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