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8-3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北京手足癣医院好不好 http://m.39.net/baidianfeng/a_8833641.html

与《安康日报》结缘,是从十四岁上安师开始的,校园有阅报栏,老师和高年级校友时常驻足浏览,也便装模作样凑上前看热闹,许是想家缘故,注意力一下集中到《安康日报》。

那时的《安康日报》大篇幅文章和文学作品都注明作者县名,看到“平利”二字特亲热,好像那些事跟自己有关,那个人自己认识似的,有时还和同学比哪个县新闻多、作者多。看着报纸上的铅字,感到很神圣,想象有一天自己的文章和大名也上报纸变铅字该多好。

那阵文学“热”到极点,市里创办汉江文学讲习所,同学们争先报名,不惜旷课挨批也辗转工人俱乐部、党校等其他院校,一场不落地聆听路遥、贾平凹、白描、商子雍、王蓬、和谷等著名作家讲座。为了近距离目睹老师尊容,也绞尽脑汁想个问题递条子上台就为看一眼,甚至跟随到厕所,在老师刚小解的地方也小解。后来人到中年,激情不减,年岚皋县举办生态旅游文化艺术节,别人赏景,我则到处寻候出席开幕式的陈忠实老师求合影、签名。

虽然这么“发烧”,可惜在校期间,虽有文字变铅,但只是校刊,工作后耿耿于怀,发誓要进军《安康日报》。农村学校看报不易,征订书刊时,我首选《安康日报》,开创了全区个人订阅地方党报的先河。报纸开设有“一句话新闻”,我就从一句话新闻开始,把看到的、亲身经历的事整理成文,不断投稿,终于有二指宽的文字见报了。记得那阵天天到区邮政所取报,乐此不疲为的就是先睹为快,看到自己的名字和小文时,那种兴奋激动一点不亚于收到录取通知书。这以后,豆腐块文章时而见报,先是被学校老师誉为“王记者”,后又扩展到全区各学校、八六届同学圈,“王作家”名声大噪,管他讽刺嘲笑、尊称敬重,我反正享受了收获的喜悦和成功的快乐。

当时报纸开设有“一针见血”“射谜台”“香溪”副刊、漫画专栏等等,我都涉足。现在常写杂文,得益于“一针见血”锤炼,它要求文字简练,直截了当,针砭时弊。“射谜台”虽只小小一角,却是猜谜爱好者的大舞台,谜底在本报寻找或下期解谜,煞是熬人。猜对几次大名登上“射谜台”后,冲劲儿十足,每年县里举办的灯谜晚会,不捧回几个奖感觉愧对“大师”“半仙儿”雅号。报纸偶尔刊载漫画,投了很多稿都石沉大海,不免有些遗憾,是自己画技太差,不怪编辑。迷上摄影是受区供销社陈述的影响,几乎每天的报纸都有他的摄影新闻,攒了两个月工资买了红梅牌照相机,跟着他学,发表了不少摄影作品。

那时《安康日报》也赶潮流办小报诸如连载《精武门》《霍元甲》《陈真》等等之类的,我们在报亭、地摊争相购阅,留下那个时期的烙印。最喜爱的还是内刊《通讯员报》,那是赠给优秀通讯员和积极投稿人的,相互交流写作经验和体会,我以收到《通讯员报》为荣,亏得那时还没时兴印名片,否则估计自己会冲动地印上“安康日报特约通讯员”的头衔。

年9月22日,是我值得纪念庆贺的日子,第一篇正儿八经文学作品小小说《灵灵吃桔子》发表了。暑期,看到报纸举办“计划生育好”有奖征文,萌发试试看的想法,一个暑期尽琢磨文章,真应了“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谚语,年底公布获奖名单,我的名字赫然在榜,虽然只是优秀奖而且最后一名,我依然激动亢奋。获奖的十三篇大多是曲艺、诗歌,就我一篇小小说,我至今认为以小说形式揭示主题难度更大,更显含蓄和文艺范儿。发表的第一篇小小说就获奖,这对我鼓舞很大,坚定了写作的信心和创作的方向。

写写画画小有名气,使我很快从乡镇调进县直部门,投身法治宣传队伍。多年后,获得“普法王”称号,被评为省市县普法宣传、思想文化宣传先进个人和优秀通讯员。二十三年后的年,无意间打开收藏的剪报册,看到八十年代和自己一起获《安康日报》征文奖的李茂询、姚维荣、冯宝林、姜华......哪一个不是叱咤安康文坛的“大碗”?想想自己却一事无成,不免有些失落。其实这二十多年,一刻也没懈怠,只不过是写公文、通讯多于文艺,文艺压箱底,公文呈领导,通讯发报端。创作的冲动使我再度提笔,几十年的沉淀和磨炼,似乎注定出手不凡,五千字的短篇小说《前世恋人》一投稿即中榜,获得首届“建设美好安康”征文大奖。

再度创作并获奖,又一次给我注入强力兴奋剂,从此一发不可收,散文、小说、曲艺不但常常见诸《安康日报》,还更上一层楼,在省级、国家级报刊也偶有露面且获奖。崭露头角,应邀参加采风创作活动多了起来,有了更多的学习机会,还时不时收到编辑约稿、撰写新年寄语等等。

年6月18日应约在《安康日报》发表了《扎根接地气放眼博众长》的写作体会,年又应邀将近几年的写作心得,以《作家要有担当》为标题刊发在7月20日《安康日报·文化周末》“安康文学加力安康笔谈”栏目,与此同时,参加全省职工文化艺术节文学征文角逐,破天荒地拿到了文学评论类一等奖,性格外向的我激动得将文章、获奖公示和荣誉证书一股脑儿张贴在县委宣传部安排给文联的展板上。后来又连续撰写发表了《柳青文学精神的常青之路》《看向生活现场看向大地深处》《不身入、不心近、不情到,写不出百姓喜爱的作品》《增强“四力”提功力》《文学要看到新乡愁》等文学创作体会。

如今每每回想起来,喜是受了《安康日报》惠泽,才使我这个爱写爱画的人被组织调入文联负责。贾平凹老师说:“人最大的‘任性’,就是不顾一切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只有这样,人才可以说,我这一生不虚此行。”感谢组织让我“任性”,我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任性”人,我祝愿我的恩师《安康日报》永远繁荣兴旺,祝愿我们大家庭的每个成员安康平利、日日捷报。

征稿

《汉文荟》“我读你听”,邀君打造安康“朗读吧”征稿

放松心情,拿起画笔,请您为安康画幅像征稿

寻找和《安康日报》成长的好故事,您有吗?

核稿:吴昌勇

编辑:陈曦李亚明梁真鹏罗超凌子越

扫码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