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离不开金融的力量,当金融活水源源不断流向贫困地区时,贫瘠的土地就会焕发出新的生机。近年来,农发行安康市分行立足脱贫攻坚主战场,主动作为、自觉担当,把服务脱贫攻坚作为业务发展的强劲举措统揽支农全局,用足用好各项政策性金融扶贫政策,在扶贫模式创新上下功夫、谋主动、找出路,全力探索扶贫业务发展的新方法新模式,努力构建稳定脱贫长效机制。 创新健康扶贫“宁陕模式” 安康市分行着眼实现贫困人口基本医疗有保障,持续加大信贷资金投入,针对宁陕县贫困群众县域外住院垫付押金压力大、报销周期长、治疗费用高等问题,探索建立“平台公司+医保中心+医院+患者”扶贫机制,成功审批健康扶贫贷款万元,解决贫困群众转外就医垫付押金问题,打通了健康扶贫“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该笔贷款已投放万元,成功为当地17户贫困户前往北京、西安等地就医提供了应急保障金支持,为看病就医资金不足的贫困群众送去了“及时雨”。 近年来,该行累计投放健康扶贫贷款4.47亿元,医院建设,支持宁陕县贫困群众县域外大病就医、白河县城乡基本医疗报销,医院、医院、医院提档升级等项目建设,有力促进安康市辖内医疗条件改进和医疗水平提升,把总书记提出的“两不愁、三保障”政策落实落细,为实现如期脱贫、全面步入小康社会贡献更大力量。 探索“扶贫工厂”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 为充分发挥扶贫工厂、园区的产业聚集功能,安康市分行积极探索“园区+企业+贫困户”的扶贫模式,通过向园区投放标准化厂房建设等固定资产贷款筑巢引凤,积极吸引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企业入园落户、促进产业集群、规模发展、打造品牌效应,帮扶贫困人口,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各类新产业发展。近年来,安康市分行运用该模式投放扶贫工厂类贷款1.9亿元,有力支持了白河县某产业园、汉阴县某富硒农副产品加工标准化厂房、旬阳某生态富硒食药品产业园标准化厂房等一批扶贫工厂,吸纳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搬迁贫困群众就地就近就业,有力推动了贫困户人就业增收,进一步彰显金融扶贫先锋主力模范作用。 创新“土地+”模式巩固脱贫成果 近年来,安康市分行紧盯土地两项交易指标,用好用活土地政策,大力支持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土地整治项目,实现城乡土地单位面积产出的有效提升,充分发挥土地资源要素对扶贫项目融资推进的积极作用。积极探索“土地指标+脱贫攻坚重点项目”的扶贫模式,投放全省首笔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中长期扶贫贷款1.6亿元,支持当地汉滨区旧宅基地腾退复垦整理,形成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结余指标,夯实农业生产能力基础,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严守耕地红线,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贡献资金支持。项目建成后将惠及当地个贫困村,服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 聚焦富家河环境整治推动生态扶贫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安康市分行聚焦生态扶贫领域,探索创新“财政分年度注资还款模式”投放3.4亿元水利建设贷款支持富家河生态环境整治项目建设,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等重大战略,保护“一江清水送北京”,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关系,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近年来,安康市分行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围绕农村四好公路、污染防治战、基本公共服务等领域,助力补齐“三农”发展短板弱项。近五年来,累计投放生态环境保护及基础设施建设贷款31.37亿元,有力支持了四好公路建设、富家河环境整治、污水处理等项目建设,推动提升区域环境质量,助力安康走出一条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同时带动项目区内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服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余万人,切实为提高当地群众生活质量添砖加瓦,为推动安康市打赢脱贫攻坚战保驾护航。 (供稿:朱柯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