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4-22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今年的端午节在6月日周五,端午节的小长假是从6月日到6月5日,一共天的假期,虽然假期时间不长,但是也足够家人团聚共度端午节的。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四大节日之一,端午节因为处于阳气最盛的农历五月,按照古人的说法“天下万物,含太阳气而生者,皆有毒螫”,因此端午节阳气最盛也被称为“恶日”。

端午节因为阳气最盛,一些毒虫都开始变得活跃起来,人们用插艾蒿、菖蒲,以及佩戴五色绳和兰汤沐浴等方式,来驱邪除秽祈福纳吉,而且端午节这天大家见面也会互道“端午安康”。

端午节除了吃粽子以外,这5道安康菜和种吉祥果也记得安排上,为家人祈福纳吉,全家安康过端午。

端午节别忘安排上这5道“安康菜”

1.红苋菜

红苋菜端午节前后正是它大量的时候,红苋菜是蔬菜中含钙量最丰富的蔬菜,并且烹制成熟后汁水鲜红,正迎合了人们端午节要吃“5红”的习俗,所以红苋菜堪称端午节的应景美食。

红苋菜的做法非常简单,把它掐去老根后清洗干净,放到沸水锅中焯烫后过凉,可以凉拌或者用蒜子来爆炒都非常美味,端午节可别忘把这道“安康菜”给家人端上桌。

2.鹅蛋

端午节吃蛋是民间的传统习俗,每年的端午节一大早,老妈都会把鸡蛋、鸭蛋和鹅蛋跟粽子一起煮,这样煮出来的蛋里面有着粽叶的清香,吃起来特别有节日味道。

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端午节的食谱上不仅限于鸡蛋和咸鸭蛋,鹅蛋作为常见的禽蛋类最大的蛋类,现在也成了人们餐桌上的新宠。

鹅蛋跟鸡蛋和鸭蛋相比,蛋黄更大一些,蛋清吃起来也更有弹性,因为鹅基本都是不喂饲料只吃草,加上属于水禽,因此鹅蛋要偏凉性一些,也时候端午节这阳气最盛的时候食用。

鹅蛋的烹制方法比较简单,一般就是咸鹅蛋或者水煮的鹅蛋,煮熟的鹅蛋切碎用小葱来拌着吃,这是非常不错的时令美味,因此端午节别忘了端上一盘小葱拌鹅蛋来应应景。

.大黄鱼

大黄鱼曾经是中国的“四大经济海鱼”之一,不过近些年随着捕捞和环境的变化,野生的大黄鱼已经变得稀有和珍贵起来。

不过,大黄鱼的养殖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因此一年四季市场上都有售卖养殖大黄鱼的,而且价钱也比较便宜。

现在正是休渔期,也是养殖的大黄鱼大量上市的季节,端午节家宴上没有鱼是不行的,大黄鱼体型优美,鱼身泛着金黄色,端午家宴吃大黄鱼也是老传统。

大黄鱼可以选择的烹制方法很多,家里可以制作家常焖大黄鱼、糖醋大黄鱼或红烧大黄鱼等,都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4.大虾

虾是深受大家喜爱的食材,现在逢年过节或家庭聚会,餐桌上来上一盘大虾都是很多人家的标配,因为虾不仅营养丰富,而且烹制成熟后红彤彤的看起来也特别喜庆。

现在正是养殖虾上市的时候,购买的时候还是选择鲜活的活虾为好,活虾吃起来虾肉会更加Q弹紧实一些。

大虾最简单的做法就是盐水大虾,煮盐水大虾时记得先在水中下入盐、姜片、料酒和花椒粒煮开出味,然后把虾入锅煮至成熟,煮熟后的大虾不要急着出锅,在煮虾的汤汁中浸泡上半个小时,这样虾肉会更入味,也会更鲜一些。

5.苦瓜

苦瓜堪称夏季的明星菜品,它的苦味可以使人感觉到清凉,清口解腻又可以促进食欲。

苦瓜的苦味跟它的颜色和品种有很大关系,颜色发白和表面的疙瘩越多的,一般苦味会比较重一些,挑选的时候要注意一下。

苦瓜可以烹制的美食很多,如果嫌苦瓜的味道过重,可以选择焯水后投凉的方式,这样可以减轻苦瓜的苦味。

端午节别忘安排上这种“吉祥果”

1.大樱桃

大樱桃在端午节前后正是大量上市的时候,这个季节的大樱桃都是露地自然成熟的,因此汁水淋漓,鲜甜可口。

大樱桃属于温性的水果,它的营养价值很高,含铁量是水果中非常高的,因此也有着“天然阿司匹林”的美誉。

端午节上市的大樱桃品种以早熟品种为主,这类大樱桃的口感一般以酸甜口味的居多,像红灯、早红、早大果和明珠等味道都非常不错,在挑选时注意选择果实硬度高,果柄颜色翠绿粗壮的为好,如果果柄一碰就掉,或者果实变软的说明已经不新鲜,就不要购买了

2.桃子

桃子在民间一直被当作“吉祥果”,端午节很多地方在悬挂艾蒿时都会加上几枝桃树枝,因为在老人眼里桃子也被称为“仙桃”。

端午节也是早熟的油桃开始上市的时候,鲜甜多汁的桃子摆上端午节的餐桌,也显得特别喜庆和应景。

油桃在挑选的时候要选择顶端扁平的,果顶带尖的油桃一般都是点花没有点好,味道上会差很多。

.桑葚

桑葚是很多人记忆中的童年美味,每年的端午前后桑葚成熟的时候,很多人都喜欢来上一些找寻一下童年的味道。

桑椹不仅酸甜可口,它的营养价值也是极其丰富的,它富含花青素和多种维生素,吃点桑椹对身体也是非常有好处的。

桑葚的上市时间很短,也就端午前后这10几天的时间,因此端午节遇到桑葚别忘买点尝鲜,错过了可能就要再等上一年。

端午节小长假家庭聚餐,这5道安康菜种吉祥果别忘安排上,给节日的餐桌添点应景的食材,也为家人祈福纳吉,希望他们一年都能够安康。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