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牌白癜风专家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8%98%E4%BA%91%E6%B6%9B/21900249?fr=aladdin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时节是一年中阳气至盛的时段,端午节正处于自然与人体阳气隆盛的时候,再过几天就到了夏至,阳极而阴生的重要关口,该时节气候特点与人体健康有重要联系:端午之后,降雨渐多,暑湿渐盛。 《黄帝内经》中描述:“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夏季养生要符合“养长之道”,所谓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此时可以利用大自然充盛的阳气来调养体内的正气,正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时各地有很多不同的习俗,而这些习俗中都蕴藏着古人养生的智慧。吃粽子首先包裹粽子的叶子多是竹叶或苇叶。 竹叶具有清热除烦、生津利尿、止惊悸、退虚热的作用; 苇叶性平,味甘、涩,入肺、胃经,有清热解毒、凉血通淋之功。 中医认为,端午节后,进入夏季最热的月份,上火、中暑现象容易发生,而此时常用竹叶和苇叶,可以起到解暑除烦的效果。 粽子的主料是糯米,营养丰富,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铁、维生素B2等营养成分,具有补中益气、养胃健脾、固表止汗、止泻、安胎、解毒等作用。 《本草经疏》记载:“糯米补脾胃,益肺气之谷。脾胃得补,则中自温,大便亦坚实。温能养气,气充则身自多热。” 作为辅料的红豆能清热解毒、淡渗利湿,大枣更是药食同源的宝贝,味甘,性温,归脾、胃经,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的功能。 插艾叶有谚语云“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古人常在门前挂艾草多是为了避邪。其实,艾草也是中医常用的中草药,其性温,具有散寒祛湿、温经止血等功效。同时,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可驱蚊蝇,净化空气。艾草加工制成的艾绒、艾条等均应用于中医临床,其对于实寒性的胃痛、腹痛均有良好的效果,经常着凉腹痛的人可以试试,同时,经常痛经的女孩可用艾柱灸肚脐下关元、中极等穴,也可有效缓解症状。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有哮喘、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要慎熏艾叶,以免引起过敏而使病情加重,同样地,因其性温善行,热证、出血、孕妇及皮肤病患者则不宜艾灸。饮雄黄酒俗话说“饮了雄黄酒,百病都远走”。端午前后,我国南方很多地区都已步入梅雨季节,天气条件有利于蚊蝇、害虫的活动和繁殖。而雄黄是一味解毒、杀虫的中药,内含有毒的砷盐成分,害虫闻之食之即会中毒,人涂之可以避毒。饮用雄黄酒。以雄黄、菖蒲等泡酒后,再用菖蒲艾蓬蘸洒墙壁角落、门窗、床下等,再用酒涂小儿耳鼻、肚脐,以驱毒虫,求小儿平安。石菖蒲和雄黄都是《中国药典》一部收载的中药。石菖蒲,化湿开胃,开窍豁痰,醒神益智。含挥发油。雄黄,解毒杀虫,燥湿祛痰,截疟。用于痈肿疔疮,蛇虫咬伤,虫积腹痛,惊痫,疟疾。古代也有很多人在端午节饮雄黄酒,但由于雄黄的主要成分是二硫化砷,遇热后可分解为毒性很强的砒霜,因此不建议内服。挂香囊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民间就有佩戴香囊以避除秽恶之气的民俗,也是一种预防传染病的方法。“带个香草袋,不怕五虫害”。 端午香囊用到的中药有苍术、藿香、艾叶、肉桂、白芷、丁香、薄荷、山萘、冰片等。这几味中药可以组成各种不同功效的药方,混合研细,然后放在布袋中,缝合好。可以佩戴在胸前、腰际或肚脐处,也可以把香囊挂在门口、室内或车内。 中医认为有祛风散寒、健脾和胃、理气解郁、通窍镇惊、驱毒杀虫的功效。在端午时节,随身携带一个香囊,就好像是带着一个绿色环保的“空气净化器”。系五彩绳在端午节的清晨,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熟睡中的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端午线。系线的时候,孩子不能开口说话。五色绳的系法也有讲究,必须要在太阳没出来之前就系上,否则就会不灵验,而且五色绳不能任意扯断或丢弃,只能等到端午节后的大雨天时,将它扔在自家院墙的排水口,随雨水冲走。端午节为什么带五彩绳?端午节系五彩绳的习俗起源于汉代,至今不衰。民间把五彩绳看成“五彩龙”,端午节又称“小儿节”,五月被古人称为毒月,端午节拴五彩绳有保护儿童驱妖避邪之意。随水冲走的五色绳就会变成小龙,带走你身上的不好的东西。这样一来,烦恼、忧愁都随着雨水流走,会给你带来一年的好运。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