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7-21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李玉绵,年出生,沈阳市东陵区张官屯村人。幼年家贫,只念过3年书,后在奉天省城小南关永兴铁炉学徒,满徒后当钳工。后来因不会应酬,被工头借故解职。   年,李玉绵为全家生计,离开家乡,到法库县电灯厂当工人。年5月,电灯厂小井房突然失火,李受牵连,被关押七、八天后释放。李玉绵在被关押期间,身体受到摧残,双腿患了痉挛症,经常发作。   抗战胜利后,李玉绵参加了护厂队。年2月,法库全县解放后,李玉绵被评为护厂功臣。并在0的教育下,提高了思想觉悟。李玉绵爱厂如家,爱机器如生命。在工作中,积极钻研技术。在锅炉烟道中设置省煤器,降低了耗煤率;利用废气取暖;改进进煤大拉杠,延长了拉杆的使用年限;另外,还和厂内工人黄鹤臣一起创造了胶袋吹灰器,既延长了锅炉寿命,又保证了安全生产。   年12月11日,电厂停电检修,李玉绵负责撤出热水箱中的废油,当撤到第二号油箱时,病腿突然痉挛,疼得站不住脚。但为了保证准时发电,李玉绵仍然坚持工作,直至晕倒,掉进水温达摄氏60度的热水箱里,烫伤面积达90%以上。因伤势太重,经抢救无效,于年12月12日逝世,终年50岁。

  李玉绵牺牲后,法库县举行了有各界代表参加的千人追悼大会,0法库县委根据李玉绵生前要求,追认他为0正式党员。

李沐霖[清](~)

李沐霖(-)字恩波,号晚香居士,热河凌源(今辽宁凌源)县松岭子乡天元店人。自幼勤奋好学,21岁补县学附生,31岁中甲午举人。

光绪十七年()被保以县丞候选。光绪二十八年(),被保以兑补知县加四品衔。光绪二十九年应承德知府兼兵备道曹景郕之召,参赞军务,后任直隶州知州。光绪三十年清延推行新政,办凌源县高等小学堂,由于苦心经营,学堂规模及学生成绩均为全省之冠。直隶省提学使傅增湘奖抚世翼教匾额一方。后又办简易师范培训师资,三四年间全县小学达百余所。

辛亥革命后,奉热河都统锡良之召,任都统公署兵备道提调,翌年先后任军法课长、热河全区保甲总办、热河道署秘书、护理热河道尹、陆军军法监、代理建设厅长。平生所著诗文甚多,辑成《晚香居士集》,值"九·一八"事变,事遂中辍,原稿流落。

李光弼[唐]中国唐朝名将(~)

李光弼(公元年—年),契丹族,盛唐后期著名少数民族大将,他戎马倥偬四十余年,在平定“安史之乱”中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李光弼祖先是契丹族部落首领,世居营州柳城(今辽宁辽阳南)。其父李楷洛任武则天时期的左羽林大将军,封蓟那公。李光弼小时候不善言辞,但是却非常喜好读书和骑射,尤其在骑射武艺方面很是下苦功,小小年纪就已经掌握了娴熟的骑射本领。因此,才能出众、文武兼备的李光弼还未成年,就被朝廷任为左亲卫将军麾下的左郎将,从此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   李光弼性格严勇沉毅,颇有深谋大略,不仅深得下属的敬佩,也得到了上司的赏识,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多次得到提升,后来成为当时唐朝九大节度使之一的名将王忠嗣的得力助手,被王忠嗣看作是自己未来的接替者。   天宝十四年(年,唐玄宗李隆基末年)十一月,三镇节度使安禄山勾结其部将史思明以“讨杨国忠”为名   发动了历时八年之久的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当时,海内承平日久,百姓们早已疏远了战争,根本不会想到多年的太平盛世会如此轻易地就被烽火狼烟所打破,因此,到处是一片慌乱,竟无人敢于抵挡,叛军自范阳起兵,十几天之内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推进了一千多里。   不久,军事重镇洛阳即告失守,通向都城长安的门户随时都有可能被攻破。天宝十五年(年)二月,李光弼被任为魏郡太守,在危难之机担负起了保卫国家、平定叛乱的重担。他首先吸取了军备松弛导致洛阳失陷的经验教训,训练了一支军纪严整、战斗力强的军备力量。之后率领步骑兵一万余人,弩手三千人迎击叛军,收复了七县失地,极大地鼓舞了军民的士气。李光弼因功被朝廷加封为范阳长史、河北节度使。之后,李光弼又与郭子仪密切配合,进一步取得了胜利,叛军的气势很快低落下去。   可就在这紧要关头,由于镇守潼关的大将哥舒翰受朝中奸臣构陷而被迫听命引兵出关,导致了兵败被杀、无险可守,致使叛军长驱直入开进长安,局势再次陷入危急中。唐玄宗也被迫逃入蜀中,李光弼辛苦征战收复的许多失地重又落入敌手中。   不久,北上抗敌的皇太子李亨被拥立为帝(即唐肃宗,改元至德),李光弼被任为户部尚书,留守北都(太原)。至德二年(年)一月,史思明攻入太原,李光弼以少抗多,沉着应战,坚守城池四十多天。这时,安禄山为其子安庆绪所杀,安军大乱,李光弼得以乘乱反击而取胜,郭子仪、李光弼因屡建奇功而受封赏。   年4月,史思明杀安庆绪后自立为帝,李光弼奉命前往征讨。他运用高明的军事策略和计谋,不仅轻易得到了史思明的良马千匹,还将史思明手下的大将李日野感化而归降。史思明众叛亲离,成为强弩之末。这时候,李光弼却引起了肃宗的猜疑,为了顾全大局,李光弼忍辱负重,一边奋力平灭叛军,一边努力协调与朝廷的关系。   上元二年(年)三月,史思明为其子史朝义所杀。年7月,逃散在各地的叛军残余先后被李光弼等人消灭,历时七年又两个月的“安史之乱”,终于平息下来。而战功卓著的李光弼却自愿回徐州镇守江淮,不想再参与朝廷的纷争。唐代宗广德二年(年)七月,李光弼病逝于徐州兵营。

李成梁[明]朝后期将领(~)

李成梁(年-年),字汝契,号引城,铁岭(今辽宁铁岭)人,明朝后期将领。镇守辽东30年期间,先后十次奏大捷。但因位望益隆,贵极而骄,奢侈无度,万历三十六年被劾罢。万历四十三年卒,享年90岁。

李如松[明]明代晚期著名将领(~)

李如松(-),字子茂,号仰城,辽东铁岭卫人。辽李如松,名将东总兵李成梁之长子,明代晚期著名将领,指挥过万历二十年的平定宁夏哮拜叛乱,援助朝鲜抗击日本入侵的壬辰御倭援朝战争,都取得了辉煌胜利。牺牲于后来打击地方土司的战争中。   李如松少年时从父熟悉军事,由武进士承父荫授部指挥同知,充宁远伯勋卫。他骁勇善战,屡立战功,再迁署都督佥事,为神机营右副将。   万历十一年(),升山西总兵官,因给书中黄道瞻等人上疏皇帝,数言李如松父子不当并居重镇,被召佥书右府提督京城抚。   万历十五年()复总兵职,镇守宣府,再召佥书中府。   万历二十年()鞑靼人(东蒙古族人)哮拜反宁夏,李如松在浙江道御史梅国桢的推荐下,为提督陕西讨逆军务总兵官。六月抵达宁夏,先用土垒战术,后用水攻战术,组织敢死队攻克了宁夏城,哮拜自尽,其子哱承恩等被擒,斩贼立功,灭哮拜九族,进都督,世荫锦衣指挥同知。   同年四月,日本权臣丰臣秀吉发动侵朝战争,并妄图以朝鲜为跳板,征服中国及印度。由于朝鲜国王李昖腐败无能,使得日本侵略军长驱直入,很快攻占了釜山、王京(今南朝鲜首尔)、平壤诸地。   十二月,明朝政府任命刚刚结束宁夏战斗的李如松为东征提督,统蓟、辽、冀、鲁诸军,克期东征。十二月二十五日,明军在李如松的率领下,誓师东渡参加了世界史上著名的壬辰抗倭援朝战争。   万历二十一年(年)十二月班师回国,-,加太子太保,中军都督府左都督。   万历二十五年(年)升为辽东总兵。次年四月,鞑靼犯辽东,李如松率轻骑追击捣巢,途中埋伏,阵亡于抚顺浑河一带,卒年五十。万历皇帝痛悼,令具衣冠归葬于顺天府(今北京)宛平县长辛店之西南。赠少保宁远伯,立祠谥忠烈,并以其弟李如梅代总兵官。

李振唐(——),辽宁沈阳人,字绍展,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初在段祺瑞边防军任连长。后投入奉系,曾任东北军第十军参谋长,第三旅旅长,一三三师师长。   年至年,任东北边防陆军步兵第六旅旅长。年7月,参加讨伐石友三战争,任剿赤军北路集团军第一集团军陆军独立第十三旅旅长。年升任五十一军副军长。年4月10日授陆军中将,被授予青天白日勋章。西安事变后,被调往淮阴。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曾在山东境内率部抗击日本侵略军。旋离队到天津休养。   年6月任松江省政府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天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委员。年逝世。

李至伦同志生平(-)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我党纪律检查工作和行政监察工作的优秀领导干部,中共中央委员、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部长李至伦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年4月28日19时31分在北京逝世,享年65岁。

李侃,男,汉族,年5月18日生。辽宁本溪人。中学时起便积极参加中共地下党在学校开展的秘密反满抗日活动。年任本溪市民主青年联合会主任,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辽东三地委宣传干事。年后历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宣传部干事、副科长、宣传部部长秘书、办公室副主任。年调北京,历任中共中央东北地方工作部组长,中共中央宣传部干事,高等教育出版社副秘书主任。年调中华书局工作,历任近代史组副组长(主持工作)、编审,中华书局副总、总、中华书局香港分局董事长、《文史知识》杂志主编;中国史学会秘书长、副会长;孙中山研究会理事;中国现代史料学会会长;抗日战争史研究会理事及学术委员,《中国大百科全书》历史卷分编委兼清史卷(下)主编,《中国历史学年鉴》主编等职。年10月离休。曾任第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学习和文史委员会原副主任。因病医治无效,于年7月1日18时2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李启生,男,汉族,年生,辽宁普兰店人。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复县文教科科长。建国后,历任辽东省工业厅副厅长,辽宁省人民委员会办公厅副主任、资料室主任、省长办公室副主任,《理论学习》杂志总编室主任,中共辽宁省委调研室组长、政策研究室主任、省委秘书长,中共辽宁省顾委秘书长,辽宁省第六届政协副主席。

李德仲,原名李国选,曾用名李凯、李岂凡、李默然等。男,汉族,年生,辽宁省盖平县(今营口市)人,东北大学肄业。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年任中共河北省委交通员、省委特派员。同年冬至年任中共河北省定县中心县委书记。年10月至年5月任中共定藁无中心县委书记。年1月至9月任中共河北直中特委秘书长。10月至11月任中共冀西特别区委员会书记。同年11月至年4月任中共晋察冀第四特别区委员会书记。年至年1月任晋察冀边区委员会秘书长。年1月任中共北岳区委员会秘书长。同年7月至年2月任中共冀热察区平西地委书记。年2月至12月任晋察冀边区北岳区第十一(平西)地委书记。同年12月至年9月任晋察冀边区北岳区第十一(平西)地委副书记。年冬调延安中央党校学习。年4月至6月作为晋察冀代表团成员参加中共七大。抗日战争胜利后,年11月至年4月任中共热河省委委员、秘书长兼宣传部部长。年7月至10月任中共热辽区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年2月至年7月任中共松江省委秘书长。年5月至年7月任中共松江省委副书记。年8月至12月任中共松江省委第一副书记。11月至12月任东北人民解放军松江军区副政治委员。同年11月至年9月任中共松江省委常委、副书记。年9月任中共松江省委财经委员会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年10月至年6月任中共吉林省委常委、副书记、财经委员会主任。曾任中共吉林省委代理书记等职。年4月至年3月任吉林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主席。年7月至年6月任中共吉林省委-部部长。年“三反”运动中受到错误批判和处理。同年至年任辽宁省抚顺龙凤矿矿长。年至年任中国科学院物理所党委书记、院秘书长。年8月至年4月任中共甘肃省平凉地委副书记。年任一〇九厂党委书记。年任五八一厂党委书记。年调任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技术中心主任。年经中共中央批准,对年受到的错误批判处理作了改正,恢复名誉。中共七大候补代表,第六、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年被评为国务院机关党委优秀党员。年1月2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7岁。

李德明,汉族,年7月生,辽宁营口人。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年6月参加革命工作。年6月哈尔滨东北科学院学员,沈阳东北行政人员训练大队教育干事,东北行政学院学员、研究生,东北民政部科员,人事部科员、副科长,东北局组织部副科长。年11月吉林省委组织部副处长。年4月至年12月东辽县委副书记、书记。年1月“文革”中受审查。年6月四平地区农林办公室副主任、主任。年8月吉林省委组织部处长、副部长。年5月吉林省委纪委书记,年5月吉林省委常委、纪委书记。年12月至年4月吉林省委常委。年12月离职休养。第十二届(年9月增选)、十三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因病于年5月29日19时45分在长春逝世,享年87岁。

李晓安,男,汉族,年2月出生于辽宁省鞍山市,原籍河南省孟州市,年8月加入民盟。博士、教授。年至年鞍山钢铁学院(现辽宁科技大学)选矿专业学生。年3月至8月东北工学院(现东北大学)选矿专业研究生(国家教委选派出国预备研究生)。年09月至年12月南斯拉夫贝尔格莱德大学硕士、获博士学位。年5月至年5月鞍山钢铁学院教师。年06月鞍山钢铁学院副校长。年01月鞍山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年01月辽宁省政协第九届委员会副秘书长(正厅级)。年06月民盟辽宁省第十二届委员会主任委员。年01月辽宁省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常委、民盟辽宁省委主委。年7月当选民盟辽宁省第十四届委员会主任委员。年12月当选中国民主同盟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常务委员。年1月政协辽宁省第十二届委员会副主席。是第八届、九届全国人大代表,十届、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现任辽宁省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常委、辽宁省委主委。

李佳,男,汉族,年1月生,辽宁省大连市人。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年8月参加工作,东北大学法学院科学技术哲学专业毕业,在职研究生学历,哲学博士学位,高级工程师职称。年8月至年8月在辽宁大学化学系分析化学专业学习。年8月至年9月任辽宁省分析测试研究中心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副科长,科长,经营部部长,主任助理、工程师。年9月至12月任辽宁省科学技术委员会计划处主任科员。年12月至年4月任辽宁省分析测试研究中心副主任(副处级)。年4月至年5月任辽宁省科学技术委员会科技成果处副处长、处长。年5月至年8月任辽宁省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党组成员(年10月至年3月在东北大学法学院科学技术哲学专业在职攻读硕士研究生)。年8月至年1月任辽宁省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年1月至11月任辽宁省科学技术厅副厅长、党组副书记(年3月至年9月在东北大学法学院科学技术哲学专业在职攻读博士研究生)。年11月至12月任中共辽宁省沈阳市委常委。年12月至年7月任中共辽宁省沈阳市委常委、沈阳市常务副市长、市政府党组副书记(年3月至年1月在中共中央党校一年制中青班学习)。年7月29日至年12月任辽宁省副省长(至年1月9日)、省政府党组成员。年12月至年10月任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常委、区委组织部部长。年10月至11月21日任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副书记兼自治区委党校校长(接替任亚平)。年11月21日至年2月任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副书记、自治区党委政法委员会书记兼自治区委党校校长。年2月至年1月任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副书记、自治区委党校校长。年1月任内蒙古自治区委副书记兼政法委书记区委党校校长内蒙古自治区政协主席。是中共第十八届、第十九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11-.01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兼政法委员会书记,内蒙古党校校长

李金科,男,满族,年8月生,辽宁宽甸人。年7月参加工作,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学历,理学学士。   年08月—年07月,东北师范大学数学专业学习;   年07月—年05月,辽宁省水利学校教师;   年05月—年06月,辽宁省政府办公厅综合一处科员、副主任科员;   年06月—年07月,辽宁省政府办公厅副科级秘书、正科级秘书;   年07月—年01月,辽宁省政府办公厅副处级秘书;   年01月—年06月,辽宁省政府办公厅综合六处副处长;   年06月—年09月,辽宁省政府办公厅综合六处处长(其间:年03月至年05月,辽宁省委党校中青年干部班学习);   年09月—年12月,辽宁省政府办公厅党组成员、副主任(其间:年09月至年10月,辽宁省委党校市厅级干部进修班学习;年03月至年01月,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   年12月—年11月,辽宁省委-部副部长、省工商业联合会党组书记(正厅级)、副主席;   年11月—年02月,辽宁省政府副秘书长,省政府办公厅党组成员、主任;   年02月—年03月,辽宁省政府党组成员、副秘书长,省政府办公厅党组书记、主任;   年03月—年06月,辽宁省政府党组成员、秘书长,省政府办公厅党组书记、主任;   年06月—年01月,辽宁省政府党组成员、秘书长;   年01月—,辽宁省政府副省长、秘书长、党组成员。

李荒同志生平(-)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共辽宁省委原常务书记李荒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年12月4日10时39分在沈阳逝世,享年98岁。

李相庭,字荣久,l年出生,法库县人。l年于奉天讲武堂毕业后,历任奉军第二十八师军官团步兵科长,奉天督军署一等副官,骑兵二旅十九团长,骑兵上校加少将衔,骑兵十七旅二十七团长,东北军第十八师十七旅参谋长。年改任呼伦贝尔镇守使署参谋长、公安局长。“九·一八”事变后,历任日伪海拉尔警察署长、海拉尔市政公所长兼市政分处长、交涉局专员。卒年不详。

李国志,年8月18日出生,法库县冯贝堡镇姚家沟村人。年至年,先后在姚家沟小学、法库四中和法库高中读书。年高中毕业。   年9月,李国志作为知识青年还乡务农,接受“再教育”,后到姚家沟小学、冯贝堡中学任教。年10月调到法库县广播站任。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年4月起,先后任秀水河子人民公社革委会副主任、主任、党委书记。年9月起,任共青团辽宁省委常委、青农部部长。年10月起,任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办公室副主任。年3月起,任辽宁省司法厅办公室主任。年11月起,任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副院长。年被国务院总理授予二级警监警衔。从年起,先后在中共辽宁省委党校党政管理专业、辽宁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获大学本科学历。   新闻报道工作是李国志的业余爱好。李国志曾担任辽宁人民广播电台《周末论坛》特约撰稿人。在省委宣传部工作期间,曾参加编写辽宁省大型国庆献礼书《可爱的辽宁》。还参加编写《中国共产党发展事典》(大型辞书)及《政策法规与案例选编》等书籍。   年,李国志调任辽宁政法委,为正厅级巡视员。   李国志热爱家乡,为家乡脱贫致富尽心尽力,曾多次组织所在单位教工到法库“送法下乡”、送医送药,为家乡中学建立微机室、培训微机应用人才,并多次到县、乡敬老院扶贫帮困送温暖,受到家乡人民的盛赞。   退休后,李国志又被辽宁省见义勇为基金会聘为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李中田,年8月1日出生,法库县孟家镇桃山村人。年至年,先后在法库县晓东小学、第一初级中学、法库高中读书。年,李中田于法库高中毕业后回乡参加劳动,后在红旗人民公社武装部工作。年4月,在法库县邮政局当工人,后任封发投递班班长。年5月被调到中共法库县委组织部工作。年2月至年10月,任中共法库县红旗人民公社委员会副书记。   年10月至年11月,任中共冯贝堡人民公社委员会书记。年11月至年12月,任中共三面船人民公社委员会书记。年12月起,任中共法库县委常务副书记。年9月起,任中共西丰县委常务副书记,年3月起,任中共西丰县委书记。年7月离职到中央党校培训部学习,一年后回到西丰县委工作。   年4月,李中田被任命为辽宁省民政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先后分管救灾救济、最低生活保障、城市福利、基层政权、优抚安置、办公室和机关党建工作。李中田在基层政权建设和优抚安置改革过程中,与其他领导人一起锐意创新,积累经验,受到国家民政部和上级有关部门的肯定。   年7月,李中田先后被中共辽宁省委、中共中央组织部命名为优秀领导干部。   李中田年8月,正厅级退休。

李嘉治,年4月出生,辽宁省海城市人。少年时期,在营口县的完全小学、初中读书。初中毕业后考入营口县高中。   年6月,李嘉治因家境困窘从营口县高中一年级辍学参加工作,先后在营口县化肥厂、农药厂当工人。年8月考入辽宁大学物理系,在校期间,先后分别获得“辽宁大学社会活动积极分子”和“沈阳市社会主义义务劳动积极分子”称号。年8月,在辽宁大学加入中国共产党。   年8月至年6月,李嘉治为中共辽宁省委党校青干班学员。年7月,被分配到中共辽宁省委工业交通政治部办公室任干事。年7月至10月,在省委机关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学习,任八连连长。年10月,参加省“五·七”干校学习劳动,任十二大队八连指导员。年12月至年6月,被辽宁省革委会抽调参加毛泽东思想干部宣传队,任辽阳县西大窑公社东大窑大队宣传队队员。年7月至年3月,在辽宁省新华书店(辽宁省毛主席著作出版办公室)工作。年3月至年7月,在辽宁省文化局出版处工作,先后为工作人员、负责人。年7月至年5月,任辽宁省出版局办公室负责人。(年9月至年11月,被抽调参加省革委会“农业学大寨”工作组,任辽宁省凤城县石城人民公社工作组组长)。   年5月至年11月,李嘉治在辽宁省文化厅任办公室副主任(年6月被借调到中共辽宁省委组织部宣教干部处工作)。年11月至年11月,在辽宁省人事局工作,任干部培训处副处长。年11月至年12月,被中共辽宁省委选派到法库县工作,任中共法库县委副书记。年12月至年11月,在辽宁省测绘局办公室工作。年11月至年12月,在辽宁省拆船轧钢联合公司工作,任副经理、党总支书记。年12月至年4月,任辽宁省计划经济委员会安全生产设备处副处长,期间曾被抽调参加辽宁省农村整党工作,任营口县官屯镇联络组组长、营口县巡视组组长。年4月,调到辽宁省科学技术协会工作,任副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年9月起,任中共辽宁省科协党组成员、秘书长(副厅级);年9月起,任党组成员、助理巡视员(年9月至年8月,被抽调参加省委、省政府“三辽”工作队,任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工作队队长;年8月至年1月,参加中共中央党校第17期政治班学习)。年5月,李嘉治在辽宁省科协退休。   年至年,李嘉治三次被辽宁省监察厅聘为特邀监察员。

李喜平,年12月21日出生,辽宁省辽阳市人。年11月随家人移居法库县双台子乡大房申村,并开始在大房申小学读书。年9月,到法库三中读书。年9月,到法库高级中学读书。年至年在吉林大学学习。   年至年,李喜平先后在彰武县建材厂当工人、技术员,在彰武县计划委员会任科员、彰武县委任干事、县委工交部任副部长。年至年,任辽宁省彰武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年至年,任阜新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年至年,任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高校工委常务副书记。年至年,任辽宁省教育委员会副主任、高校工委副书记。年至年,任辽宁省教育委员会主任、省教育厅厅长、中共辽宁省委高校工委书记。为中共辽宁省第九届委员会候补委员、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年3月,任辽宁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李葆平,女,年出生,法库县叶茂台镇叶茂台村人。   李葆平,年于河北医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医院从事医疗工作。年至年,在国家卫生部中医研究院举办的第三期中西医班学习。年至年,先后在中国中医研究院消化系统疾病研究室、内窥镜室从事研究工作,同时开展中西医结合医疗、研究和教学工作,职称为研究员。   在中西医学习班学习期间,李葆平系统地学习了中医理论和专业知识,并拜全国著名老中医徐季含为师,随师学习多年。在继承祖国医学遗产的基础上,从事中西医结合医疗、研究和教学工作,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医疗经验,对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有独到之处,取得显著的效果,发表过多篇论文,曾多次出国讲学和开展医疗工作,获得国际友人的好评。   消化性溃疡是世界性的多发病、常见病,严重影响人民的健康。为此,李葆平对治疗溃疡病进行过精心的研究,主持、参加并总结的论文《中医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例临床近期疗效观察》,获年中国中医研究院科研成果三等奖。由李葆平领导并亲自制订研究方案的课题组,应用现代医学纤维胃镜先进手段为诊断及疗效判断指标,在张仲景古方基础上,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反复改进,研制出的“胃疡宁冲剂”取得了显著疗效,已正式投入生产。完成的《胃疡宁治疗消化性溃疡病的临床及实验研究总结例》论文,获年中国中医研究院科研成果二等奖。在日本生产非处方药物领域排名第一、世界排名第二的大型制药公司——日本大正制药株式会社,得到李葆平等人的技术信息后,与李葆平建立了联系,经反复接触了解,双方就日本引进“胃疡宁”配方达成了共识,并于年签订合同。日方提出根据日本人患慢性胃病症状的特点,要求中方改进处方。改进后,经日方多年的临床试验、申报、核实,“胃疡宁”于年12月获准投入日本市场,使中国古老的传统医学,在异国他乡大放光彩。上述合同事项是中国首例中药知识产权输出,为中国科技界与外国企业之间的跨国合作开创了先例,在中国科技界引起了轰动。   李葆平为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年起,开始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李葆奎,女,年8月23日出生,法库县叶茂台镇叶茂台村人。年“九·一八”事变后,随父母迁至天津,一年后又转到北平(北京)。青少年时期,先后在天津、北平读小学、中学。年于北平私立贝满女子中学毕业后,考入燕京大学读书。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燕京大学停课,李葆奎转入北京大学农学院读书。年7月,于北大农学院毕业后无处工作。年,经朋友介绍到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分行王府井办事处任储蓄外勤,后因“技术人员归队”转入北京市郊区委员会(后改为北京市农业局)及所属单位从事种子工作。年,任北京市农业局种子科副科长,从事技术行政工作。后来,因工作发展,李葆奎分工负责种子质量检验,并开展了种子质量标准化工作。20世纪70年代,曾任北京市农业局副处长、北京市种子站副站长。年起,任北京市农业局种子检验室主任。年起,任中国种子协会常务理事、检验学组负责人。年起,任北京市农业局技术职称考评委员会委员及科技委员会委员。年,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高级农艺师职称。同年起,任北京市标准化协会理事。年当选为政协北京市第六届委员会委员。年初,晋升为教授级高级农艺师。年末退休,后改为离休。   李葆奎长期从事种子质量检验工作和种子质量标准化工作,并结合工作实际开展学术研究,主要成果和著作有《北京市郊区小麦品种介绍》、《种子》、《小麦种子生活力的测定》、《四唑染色法检验种子生活力》、《几种大秋作物种子的检验方法》、《四唑染色法在蔬菜种子上的应用》、《红四快速测定种子生活力的方法》。李葆奎通过多年的实际工作和科研成果,为发展中国的种子事业做出了贡献。

李鹤年(-),字子和,号雪樵,奉天义州(今辽宁义县)人.道光七年生.历官御史、给事中、隶布政使至河南巡抚、闽浙总督.疏劾肃顺跋扈,奏举重用曾国藩.咸丰、同治中,长期在河南镇压捻军,增募毅军、嵩武军各万人,出击湖北、直隶,立一等军功。   道光二十五年(年)中恩科二甲第67名进士,选庶吉士.道光二十七年翰林散馆授翰林院编修,咸丰五年顺天乡试同考官,福建道监察御史.六年掌云南道监察御史,七年巡城御史,转任兵科给事中,九年刑科掌印给事中.适逢父丧。   同治元年(年)服丧后被派往河南军营襄办军务,授江苏常镇通海道,署理河南按察使,二年实授.同年又调直隶按察使兼署直隶布政使.同治四年(年)督办畿南防务,同年被提为湖北巡抚,五年调河南巡抚,授兵部侍郎、右副都御史衔.当时农民组织的捻军出现在山东一带,这些由农民组织的起义队伍曾多次攻打清朝官府.李鹤年认为十几年来捻军多次骚扰,必然要从山东转到河南,所以他募集两军人马约两万余人,一军名叫毅军,由宋庆统领.一军名叫嵩武军,由张曜统领.又募马队由善庆管理,做为两军的犄角.宋庆大破捻军于睢州,李鹤年还亲自赴阵督战.捻军北去,李鹤年迅速通知水陆各军沿堤堵剿,又策应攻打裕州捻军.善庆又同淮军一起攻打捻军.因为捻军头领任柱被李鹤年军击毙,朝廷赐李鹤年头品顶戴,同治七年(年)李鹤年奉命督师追讨捻军,捻军多被溺死,朝廷又授李鹤年一等功.同治十年(年)李鹤年被提为闽浙总督,十一年同治皇帝接见了他,并且允许他在紫禁城内骑马,不久被调兼署福州将军,十三年兼署福建巡抚.他向朝廷表示:海防工作的任务莫重于练兵、筹饷、制器、用人4件事,4者中以用人为急务,用人更在于专其责.光绪元年(年)李鹤年被调任河东河道总督,授兵部尚书衔.三年兼署河南巡抚.此间,黑岗大堤溃,李鹤年亲自督促抢修20余昼夜,所有险段均补修完好.光绪七年(年)李鹤年复任河南巡抚,授右都御史衔.兼署河督.十三年(年)任代理河督,上书言治河之道.十四年因郑州工程又决口,发配军台,不久释归.光绪十六年(年)卒.

李瀚(?—)字文澜,汉军镶黄旗人。少孤,母苦节食贫,抚以成立。瀚选入咸安宫肄业。雍正十年举人,充景山官学教习。   乾隆十三年,授山东荣城知县。二十三年,迁胶州知州。在官八年,民颂其惠,筑堤曰李堤,立石纪焉。三十一年,擢武定知府。大水,乘小舟勘赈,几溺,卒竟其事。徒骇河久塞,请发帑濬治,自是连岁无水患。三十四年,擢衮沂曹道。覈防河诸费,岁节以万计,而堤益坚。   三十六年,擢江西布政使。奏请停编审,上谕曰:“丁银既摊入地粮,滋生人丁,遵康熙五十二年圣祖恩旨,永不加赋。各省民谷细数,督抚年终奏报。五年编审,不过沿袭虚文,应永行停止。”护巡抚。户部用湖南布政使吴虎炳议,禁小钱,并及古钱。瀚奏:“收买小钱二千四百馀斤,古钱仅四十馀斤,前代流传,销磨殆尽。应援两江总督高晋奏准例,听民间行使。如有私铸古钱,仍与小钱一例查禁。”从之。又奏言:“时宪书按省刊载太阳出入、昼夜、节气时刻。今江南分江苏、安徽,湖广分湖北、湖南,陕西分甘肃,请添注省名,分晰开载。”如所请行。四十年,授云南巡抚。行至贵州,道卒。

李鈵(-),字长源,汉军正黄旗人。李荫祖之长子。康熙丙午年补授佐领,丁未年覃恩加一级,癸亥年升刑部郎中,甲子年升都察院监察御史,戊辰年特简湖北按察使,加三级,壬申年内升京堂,甲戊年补太常寺卿,本年升兵部督捕右侍郎,丙子年上统师北征葛尔旦。官至兵部侍郎、安徽巡抚。康熙十三年()、三十五年,先后参与征讨吴三桂、噶尔丹叛乱。康熙四十二年赈饥山东,卒,葬直隶完县城西黄山坡之北。

李思忠,字葵阳,铁岭人。父如梴,明辽东总兵官宁远伯成梁族子也,仕明为太原同知,罢归居抚顺。太祖天命三年,始用兵於明,克抚顺,得思忠,如梴徙还铁岭。明年,师下铁岭,如梴及弟如梓子一忠、存忠死之。六年,定辽阳,敕思忠收其族人,俾复故业,即授牛录额真,予世职备御。寻以获谍,进游击。   天聪三年,太宗自将伐明,取永平等四城。师还,贝勒阿敏护诸将分守,察哈喇以蒙古兵守遵化,思忠及甲喇额真英固勒岱等为之佐。既而明将谢尚忠等来攻,思忠与战,敌三进三却。阿敏议弃四城东还,檄察哈喇合军出塞。时尚忠攻遵化正急,发火箭焚我军火器,我军方恇扰,思忠戒无轻动,徐结阵出城,挟降吏四人以俱,身为殿,出塞无一亡失。师还,上谴阿敏等,以思忠力战,贷勿罪。五年,从固山额真楞格里等伐明,攻南海岛,未至,遇明兵茨榆坨,俘十一人,得舟五。明兵争舟,思忠与战,炮伤额,勿却,卒败明兵,进二等参将。九年,察汉官所领城堡户口盈耗,思忠辖沙河堡郎寨,增丁百十有三,上嘉赏,赐狐裘一袭,进三等梅勒章京。寻命驻盖州。崇德二年,命修辽阳诸城,思忠疏言:“盖州处边,士卒任防守,馀丁仅足以耕。今弃农就役,工窳而农亦废。请俟诸城工竟,庀役造砖从事。”上允其请。七年,汉军旗制定,隶正黄旗。   顺治元年,从豫亲王多铎徇陕西,破潼关;下江南,克扬州,抚定江北州县凡十。三年二月,命以梅勒额真戍西安。三月,擢陕西提督。恩诏,累进一等阿思哈尼哈番兼拖沙喇哈番。十一年,致仕。十四年七月,卒。家族成员思忠子五,第三子显祖袭爵,世祖赐名塞白理,授二等侍卫、甲喇额真。康熙初,授随征江南左路总兵官,迁广东水师提督,改浙江提督。耿精忠叛,自福建侵浙江,塞白理疏请分兵援台州,防宁波。寻从贝子傅喇塔击走精忠将曾养性。十四年九月,卒於军。乾隆初,定封三等男。

李国翰(?-)汉军镶蓝旗人,清初将领。其先居清河。袭世职三等男。事太宗,授侍卫,赐号“墨尔根”。顺治十年以军功晋封三等懋烈侯。雍正七年其裔孙降袭三等伯。

李翔凤,字筠庵,辽东人,清康熙二十二年()由紫阳令擢升兴安州(今安康市)牧。时正饥荒,李翔凤严禁部属搜刮民财,让百姓休养生息。有司以闻,派使者来兴安调查灾情,李翔凤不惮险远,援山度谷,策杖相从,跋涉四十昼夜,遂得具情呈清朝廷豁免历年累欠钱粮,减轻百姓负担。鉴于兴安州五十年无登科及第者,设学堂育子弟,培养地方人才。为防水患,康熙二十八年修万柳堤,补修惠壑堤、长春堤和万春堤。治兴安七年,政绩颇著,百姓以爱民官吏立祠。

李绶(-)字佩廷,号杏浦,又别号竹溪。曾任奉天府丞,乾隆四十九年七月任湖北巡抚,乾隆五十二年任左都御史。乾隆五十六年卒。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